握手临河别,应伤吾道穷。
总如璧易玷,始信瑟难工。
经阁长连汉,尘途但转蓬。
千年庭下草,犹自识春风。
握手临河别,应伤吾道穷。
总如璧易玷,始信瑟难工。
经阁长连汉,尘途但转蓬。
千年庭下草,犹自识春风。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应寅所作的《送周学博归衡阳》。诗中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与对人生道路的感慨。
首句“握手临河别”,描绘了送别的场景,两人在河边相握而别,充满了离别的哀愁。接着,“应伤吾道穷”一句,诗人表达了对友人未来道路的担忧和对自身命运的感慨,暗示了人生的艰难与不易。
“总如璧易玷,始信瑟难工。”这两句运用比喻,将人生比作珍贵的玉璧容易被玷污,比作难以调音的瑟难以奏出和谐之音,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脆弱与复杂,以及追求理想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
“经阁长连汉,尘途但转蓬。”这里通过对比,将友人归乡的路途比作高耸入云的经阁,象征着精神的追求与超越;而自己的道路则比作尘世间随风飘转的蓬草,象征着现实生活的平凡与无奈。这一对比,既表达了对友人归途的祝福,也流露出对自己命运的反思。
最后,“千年庭下草,犹自识春风。”这句诗以千年庭院下的草木仍能感受到春风的温暖,寓意着即使历经千年沧桑,生命中美好的事物依然能够被感知和怀念。这不仅是对友情的赞美,也是对生命永恒价值的肯定。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钗亸嫌金重,衣曳喜绡疏。樱桃花罢杏花初。
绿窗小小,裁得素纱糊。
夕阳妆台晚,谁使蝉翼蓬松,却懒重梳。
看他寻蝶香径,更问锦鸡雏。从朝颠傻昼将晡。
向来娇态,长是倩人扶。
格外堪怜处,灵心一点,瞒人扇上临书。
听今宵疏雨,也算做、一年元夕。
旧事流波,一往如何觅。香街马迹。
记常年灯市,鞭丝帽影,有许多相识。
阑珊灯火梅精立。
雅淡衣裳,轻盈姿格,人月同时一色。
便旁人也道,此是秦虢。萍踪顿隔。怕旧时李益。
昔日君平,无人怜惜。
檐前点点滴滴,似替人流泪,学人悽恻。
拚此去、花朝寒食。
都只向、雨雨风风,趖尽春光九十。
红篝拥、夜寒侧侧。拟此情、并春柑传与,何由寄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