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寸跻攀曳九牛,一锥无地拙于鸠。
穿针结缕非吾事,不上天孙乞巧楼。
分寸跻攀曳九牛,一锥无地拙于鸠。
穿针结缕非吾事,不上天孙乞巧楼。
这首诗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吴协拙轩的独特见解与情感寄托。首句“分寸跻攀曳九牛”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攀登的艰难,九牛之力都显得微不足道,强调了过程的不易和挑战性。次句“一锥无地拙于鸠”则通过对比,突出了拙的特质,即使是一根锥子,在某些地方也显得笨拙,形象地展示了拙的相对性和复杂性。
后两句“穿针结缕非吾事,不上天孙乞巧楼”,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一句“穿针结缕非吾事”表明作者并不擅长或不热衷于精细琐碎之事,暗示了他追求的是更为宏大或与众不同的目标。后一句“不上天孙乞巧楼”则可能暗指不愿参与传统习俗中的求偶活动,或是对传统观念的一种反叛,表达了作者独特的个性和价值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巧妙的比喻和对比,不仅展现了吴协拙轩的特质,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的思考,充满了哲理意味和个性色彩。
苦雨声中春已去。春去无寻处。
雨惯阻人归,问雨如何难阻、春归路。
惜别惜春愁莫诉。并作新词句。
不识到明年,相送春时可是、人如故。
倚回廊。西风初透罗裳。
夜沉沉、碧天如画,银河远泻垂杨。
问何处、野猿啼啸,曾经见、孤雁翱翔。
绣户寒砧,谯楼戍鼓,数声和月到纱窗。
回文字、争传苏蕙,愧杀谢秋娘。
更何须,莺调蝶拍,柳舞桃妆。
忆年时、花开旧院,黄鹂巧弄笙簧。
按红牙、歌翻新律,擎玉斝、杯底生香。
露冷烟青,桑移海换,教人底处问秋光。
又无端、砌蛩悲咽,桐叶响银床。
凝思里,夜阑人静,灯影幢幢。
醉红微折。怕白露阶前,晓寒疏滴。
如醉如慵,别是一般标格。
嫦娥十分光彩,照娟娟、淡妆颜色。
此际那教络纬,报燕归消息。想画堂、人起珠帘隔。
向镜台、鬓边轻摘。看尽娇娆态,堪怜堪惜。
早来胭脂雨洗,更那胜、伊愁寂。
莫似杜陵老去,悔当年、不曾题得。
背公死党客,朱家郭解伦。
布衣相雄长,闾里岂沉沦。
所至比敌国,所谋类鬼神。
空室生青草,半夜回朱轮。
走死地如骛,藏活士匪亲。
一诺成泰岱,千金化纤尘。
权可移卿相,貌不如中人。
犹闻侠骨香,千年事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