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无端拈出来,更加注脚放痴呆。
西天此土谁知己,夜半优昙火里开。
草木无端拈出来,更加注脚放痴呆。
西天此土谁知己,夜半优昙火里开。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昙华所作的《颂古十首》中的第一首。诗人以草木为喻,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不被世俗所困的禅意。"草木无端拈出来",形象地描绘了对自然的不经意触及,暗示了生活的平常与自然;"更加注脚放痴呆",则进一步强调了去除繁杂思考,回归纯净内心的追求,仿佛在说只有放下执着,才能达到一种“痴呆”般的清明状态。
"西天此土谁知己",将自我比作西方极乐世界,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越尘世、寻求解脱的愿望;"夜半优昙火里开",优昙花象征稀有而短暂的智慧,夜晚的火焰则可能寓意内心深处的灵光乍现。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禅宗的哲理,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深沉思考。
梅天过了,尚萧萧残雨。付与羁人做凄楚。
忆秋宵听遍,春国余寒,都不似,者样凄凉情绪。
瑶台应不远,遥想朱楼,也听叮咚铎铃语。
欹枕数深更,入晓行云,可递到、乡关烟树。
怕润逼衣篝未成薰,欲寄予都梁,断鸿无据。
秋声似雨,月晕如霜,满庭落叶飘积。
古巷凄凄,捣练晚砧愈急。
谁怜塞垣客在,听哀音,梦中犹识。
魂欲断,向西风,立遍橙阴院黑。
也说别离能惯,奈积久浮沉,故园消息。
渐老秋期,飞尽南鸿无迹。
遥思小楼深处,隐纱橱,一灯夜碧。
人正倚,镜槛菊疏影墨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