皴皮经雨绣苍苔,半悴花苞懒欲开。
几树棠梨枯若此,我曾亲见种时来。
皴皮经雨绣苍苔,半悴花苞懒欲开。
几树棠梨枯若此,我曾亲见种时来。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旧园的一次回访,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园中景物的变化与岁月的痕迹。
首句“皴皮经雨绣苍苔”,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树木在雨水的滋润下,皮质变得粗糙,仿佛被苍苔绣织而成,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界的生长与变化。这里的“皴皮”指的是树木表皮因年久而形成的裂纹,经过雨水的洗礼后,与苍苔相映成趣,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第二句“半悴花苞懒欲开”,则聚焦于花苞的状态,它们似乎因为某种原因而显得萎靡不振,不愿意绽放。这不仅描绘了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赋予了画面以动态感。
接下来,“几树棠梨枯若此”,将视角转向了几棵棠梨树,它们的枯萎与前两句形成对比,强调了岁月的无情与自然界的无常。棠梨树的枯萎不仅是自然现象的体现,也可能暗含着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感慨。
最后一句“我曾亲见种时来”,直接点明了作者的身份与情感。这句话不仅表达了作者曾经参与过这些植物的种植,更蕴含了对过往记忆的珍视和对园中景象变迁的感慨。通过这一句,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与这片土地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深刻体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变迁的敏感捕捉,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深情回忆,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哲理思考的作品。
僧寮梧竹高于城,万树风起俱同声。
白云在天月在地,相对无语知平生。
古人结交必有以,黄金如山视如水。
吴钩三尺身七尺,不与吴钩说知巳。
豪华任侠等轻尘,布衣卿相安足论。
寸心耿耿自千古,何事昭盟尔大神。
酒酣意气忽坌涌,摇笔天人壮英勇。
角巾窕窈策一通,满袖成谋指画中。
乃知琐士角文采,相斗何异鸣秋虫。
乘车戴笠各相语,子其为龙我能雨。
欢歌耳热烛花沸,海风欲摇整毛羽。
子陵非钓者,垂竿此烟水。
不乐经世务,何必见天子。
御榻共龙卧,辞归富春山。
仍披故羊裘,理钓白石间。
江峰渺然碧,溪流亦潺湲。
所志不在鱼,纶竿聊自适。
山中有斯人,烟水不岑寂。
我来斯人往,古矶空苍苔。
荒亭绝行迹,高风安在哉。
萧条桐江上,舣棹此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