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花细雨自阑珊,月暗严城夜不关。
灯市尚留元夕后,酒星偏近少微间。
词人列坐依金谷,醉客临风想玉山。
末座尚容狂小阮,竹林高会几追攀。
檐花细雨自阑珊,月暗严城夜不关。
灯市尚留元夕后,酒星偏近少微间。
词人列坐依金谷,醉客临风想玉山。
末座尚容狂小阮,竹林高会几追攀。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后的夜晚,一场在斋中举办的宴席上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色朦胧、细雨绵绵的夜晚氛围,以及宴会上宾客们欢聚一堂的热闹景象。
首句“檐花细雨自阑珊”,以“檐花”比喻雨滴落在屋檐上如花朵般散开的景象,生动地描绘了雨夜的宁静与美丽。“月暗严城夜不关”,则通过月光被城墙遮挡,夜晚显得更加深沉幽暗,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静谧的夜晚氛围。
接下来,“灯市尚留元夕后,酒星偏近少微间”,点明了宴会的时间背景,即元宵节之后的夜晚,灯火依旧辉煌,酒香四溢,仿佛星辰也靠近了宴会的场所,增添了宴会的浪漫与欢乐气氛。
“词人列坐依金谷,醉客临风想玉山”,这里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指文人雅士聚集的金谷园,二是想象中的玉山,表达了宴会上的文采飞扬和宾客们的豪情壮志。最后,“末座尚容狂小阮,竹林高会几追攀”,以阮籍的狂放不羁和竹林七贤的聚会为喻,展现了宴会中既有文人的风雅,也有狂放的个性,以及对古代文人聚会的向往与追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元宵节后宴会上的场景描绘,展现了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文人聚会的盛况,以及他们对文学、艺术和友情的热爱与追求。
玄景彫暮节,青阳变暄风。
忽寻斜川句,感此胜日逢。
驾言当出游,一写浩荡胸。
云物疑异候,凄迷久连空。
今朝复何朝,顿觉芳景融。
畴曩庶复践,邻曲欢来同。
伊雅一篮舆,连翩数枝筇。
绿野生远思,清川照衰容。
遥瞻西山足,突兀弥亩宫。
庭宇豁清旷,林园郁青葱。
于焉一逍遥,芳樽间鸣桐。
既爵日树隐,班荆汀草丰。
纤鳞动微波,新荑冠幽丛。
惆怅景易晏,徘徊思无穷。
愿书今日怀,远寄柴桑翁。
仰止固穷节,愧兹百年中。
循山西北骛,崎岖几经丘。
前行荒蹊断,豁见清溪流。
一涉台殿古,再涉川原幽。
萦纡复屡渡,乃得寒岩陬。
飞泉天上来,一落散不收。
披崖日璀璨,喷壑风飕飗。
追薪爨绝品,瀹茗浇穷愁。
敬酹古陆子,何年复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