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陵非钓者,垂竿此烟水。
不乐经世务,何必见天子。
御榻共龙卧,辞归富春山。
仍披故羊裘,理钓白石间。
江峰渺然碧,溪流亦潺湲。
所志不在鱼,纶竿聊自适。
山中有斯人,烟水不岑寂。
我来斯人往,古矶空苍苔。
荒亭绝行迹,高风安在哉。
萧条桐江上,舣棹此登台。
子陵非钓者,垂竿此烟水。
不乐经世务,何必见天子。
御榻共龙卧,辞归富春山。
仍披故羊裘,理钓白石间。
江峰渺然碧,溪流亦潺湲。
所志不在鱼,纶竿聊自适。
山中有斯人,烟水不岑寂。
我来斯人往,古矶空苍苔。
荒亭绝行迹,高风安在哉。
萧条桐江上,舣棹此登台。
这首诗描绘了严子陵钓鱼台的宁静与超脱之境。诗人彭孙贻以“子陵非钓者,垂竿此烟水”开篇,点出严子陵并非真正的渔夫,而是借钓鱼之名,追求心灵的自由与超脱。接着,“不乐经世务,何必见天子”,表达了严子陵对世俗事务的淡泊和对权力的不屑,他更愿意远离尘嚣,与自然为伴。
“御榻共龙卧,辞归富春山。仍披故羊裘,理钓白石间。”描述了严子陵与帝王同榻而眠,却最终选择辞官归隐,回到富春山,继续他的钓鱼生活。他身着旧时的羊裘,与白石相伴,过着简朴而自在的生活。
“江峰渺然碧,溪流亦潺湲。”描绘了钓鱼台周围的自然景色,江峰碧绿,溪流潺潺,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所志不在鱼,纶竿聊自适。”说明严子陵钓鱼并非为了获取食物或功利,而是借此享受内心的平静与自适。
“山中有斯人,烟水不岑寂。”强调了严子陵的存在给山中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即使是在烟波浩渺的水面上,也因他的存在而不显寂寞。“我来斯人往,古矶空苍苔。”表达了诗人对严子陵的怀念之情,以及对过去时光的追忆。
最后,“荒亭绝行迹,高风安在哉。”感叹于亭台的荒废与过往高洁之风的消逝。“萧条桐江上,舣棹此登台。”则以桐江的萧条景象,以及诗人在此登台的行动,进一步表达了对严子陵精神的敬仰与怀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严子陵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以及他对自由、自然和内心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历史人物的崇敬。
孟冬四将发句吴,弯弓誓落双髡颅。
智谋无过史万叶,嫖姚无加李金吾。
前茅已作破竹刃,三覆乃裹含沙狙。
常山长蛇一断尾,即墨怒牯齐奔?。
玉蕊孤军呼庚癸,皂鸦万甲迷模糊。
江南长技江北无,蒲牢一吼千鲸呼。
赤杠卓入铁瓮户,铁翅横截丹阳湖。
捣虚之策不出此,赤手可缚生于菟。
当时上将陷江都,至今莫赎千金躯。
后来飞将慎勿疏,襄王城头啼白乌。
如何临期易将犯兵忌,何必不读孙吴书。
乌乎,临期易将犯兵忌,何必不读孙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