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夏日听沈君弹琴诗三首·其三》
《夏日听沈君弹琴诗三首·其三》全文
明 / 唐顺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忽听使人惊,空山迸一声。

能令草树里,齐作秋虫鸣。

暂与松风远,还同石涧清。

曲终人欲散,纤月照南楹。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夜晚,一位朋友沈君弹琴时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音乐带来的震撼与宁静,以及它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首先,“忽听使人惊,空山迸一声。”这两句以“惊”字开篇,营造出一种突然而强烈的感受,仿佛在寂静的山林中,突然响起的一声琴音,打破了原有的宁静,让人不禁为之侧目。这里的“空山”不仅指物理空间的空旷,也暗示了一种心灵上的空灵与纯净。

接着,“能令草树里,齐作秋虫鸣。”这一句将听觉体验扩展到视觉和自然界的反应上,琴音仿佛具有魔力,使得草木中的秋虫也一同响应,发出共鸣的声音。这种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音乐的感染力和穿透力。

“暂与松风远,还同石涧清。”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音乐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融。琴音似乎与远处的松风相隔,却又与近处清澈的石涧水声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动与静、远与近的对比美,展现了音乐与自然界的深层联系。

最后,“曲终人欲散,纤月照南楹。”当一曲终了,听众们似乎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美妙之中,不愿离去。此时,一轮纤细的月亮静静地照耀着南边的柱子,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抹宁静与神秘的色彩。这一句不仅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也象征着美好时光的短暂与珍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以及它与自然、人心之间的深刻联系。

作者介绍
唐顺之

唐顺之
朝代:明   号:荆川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生辰:公元1507~1560

唐顺之(公元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猜你喜欢

寿柏峰

爱道爱宝同缩蜗,福善一点如朝霞。

稽天利欲渺无路,不妨角里留巅崖。

清虚淡素天所觑,百神万物争拥遮。

七十移桃自玄圃,八十意思犹未花。

含如抱粹不肯露,时对知己抽萌芽。

我亦一人年在弟,弱质自愧霜蒹葭。

逢人说项有何见,岂非气味同一家。

啖柏茹芝分一叶,朝夕供兄粥与茶。

一任张良算出去,人生何惜老年华。

(0)

孟子.天民

皇天赋予各成形,万理兼该备自身。

所谓天民非有别,能全所赋以为人。

(0)

送周鲁山辰州法曹

团栾妻子是谁家,独被饥驱天一涯。

远地岂无人晤语,长才能免世惊嗟。

好于书作千年计,勿为官驱两鬓华。

为问湖南似湖北,逾年吾亦访丹砂。

(0)

烛影摇红·其二寿内子

潇洒琴帘,月灯归后新谐好。

青云香里共清风,消得金花诰。争奈天颠地倒。

好光阴、都惊散了。更听人说,七七年时,多多烦恼。

挨到如今,信知空挂闲怀抱。

天于贫处最饶人,颦也翻成笑。牢闭柴门自好。

对梅花、杯盘草草。满前儿女,耐后夫妻,齑盐偕老。

(0)

迎月

尊酒贪迎月,人生醉后佳。

夜来窗不掩,吹落一瓶花。

(0)

蝶恋花.甲辰寿元晦

手撚黄花还自笑。笑比渊明,莫也归来早。

随世功名浑草草。五湖却共繁华老。

冷淡家生冤得道。旖旎妖娆,春梦如今觉。

管今岁华须到了。此花之后花应少。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白朴 周伦 李益 李贽 刘永济 张居正 阮籍 罗邺 刘学箕 袁枚 汪懋麟 崔致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