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元遂上人归吴中》
《送元遂上人归吴中》全文
唐 / 许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落发在王畿,承恩著紫衣。

印心谁受请,讲疏自携归。

泛浦龙惊锡,禅云虎绕扉。

吴中知久别,庵树想成围。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yuánsuìshàngrénguīzhōng
táng / táng

luòzàiwángchéngēnzhù
yìnxīnshuíshòuqǐngjiǎngshūxiéguī

fànlóngjīngchányúnràofēi
zhōngzhījiǔbiéānshùxiǎngchéngwéi

注释
落发:出家为僧,剃去头发。
王畿:京城,帝王直接管辖的地区。
紫衣:指高级僧侣所穿的紫色法衣,此处象征皇恩殊荣。
印心:传授心法,指佛法的精髓传授。
受请:接受邀请去讲经说法。
讲疏:讲解佛经的注疏。
浦:水边,这里指渡口。
龙惊锡:传说中高僧的锡杖能惊动水中的龙。
禅云:禅定时显现的祥云。
吴中:古地名,泛指今江苏南部太湖流域一带。
庵树:庵堂周围的树木。
成围:长得茂盛,环绕成林。
翻译
在京城落发出家,蒙受皇恩赐予紫衣。
心中佛法谁能传承?讲经归来,自行携带疏释。
渡江时锡杖惊动水龙,禅定之时祥云如虎绕门扉。
久别吴中故地,料想那庵前树木已茂密成林。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许棠的作品,名为《送元遂上人归吴中》。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深厚的情感送别他的朋友元遂上人回到吴中。

"落发在王畿,承恩著紫衣。" 这两句描绘了元遂上人的尊贵形象,其中“落发”指的是佛教出家人的剃度仪式,“王畿”可能是某个寺院的名称;“承恩”则表明元遂上人受到了皇家的恩赐,穿着象征高贵的紫衣。

"印心谁受请,讲疏自携归。"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元遂上人的敬仰之情以及他对禅学的专注。这里的“印心”指的是刻苦修行,以达到心灵的宁静和澄清;“谁受请”可能是说没有人能请得动他的讲经说法,只好自己携带着佛经回到吴中。

"泛浦龙惊锡,禅云虎绕扉。" 这两句通过生动的比喻,描写了元遂上人的高深禅理和他所处环境的神秘氛围。“泛浦龙惊锡”形象地描述了水中龙跃起的声音如同锡器相撞,“禅云虎绕扉”则是说他的禅定之境如同云雾缭绕,连猛虎也要在门前徘徊。

"吴中知久别,庵树想成围。"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元遂上人的不舍和对他归去后那片土地的怀念之情。“吴中”指的是江苏一带,“知久别”说明了这次分别将会很长;“庵树”是庙宇中的树木,通过“想成围”表达了诗人希望这些庵树能够成为守护元遂上人的屏障。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谊,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禅宗意境的渲染,表达了对朋友高尚精神世界的赞美。

作者介绍

许棠
朝代:唐   字:文化

许棠(生卒年不详),字文化,唐代诗人。咸通十二年,进士及第,曾为江宁丞。后辞官,潦倒以终,为“咸通十哲”之一。 
猜你喜欢

去年今日

去年今日到荣州,五骑红尘入郡楼。

貔虎只知迎太守,蛮夷不信是儒流。

奸豪已息时将泰,疲瘵全苏岁又周。

圣主若容辞重禄,便归烟水狎群鸥。

(0)

酬令狐相公杏园花下饮有怀见寄

年年曲江望,花发即经过。

未饮心先醉,临风思倍多。

三春看又尽,两地欲如何。

日望长安道,空成劳者歌。

(0)

杂歌谣辞.步虚词二首·其一

阿母种桃云海际,花落子成三千岁。

海风吹折最繁枝,跪捧琼盘献天帝。

(0)

古词二首·其一

轩后初冠冕,前旒为蔽明。

安知从复道,然后见人情。

(0)

故园置酒

酒熟人须饮,春还鬓已秋。

愿逢千日醉,得缓百年忧。

旧里多青草,新知尽白头。

风前灯易灭,川上月难留。

卒卒周姬旦,栖栖鲁孔丘。

平生能几日,不及且遨游。

(0)

暮春寄元九

梨花结成实,燕卵化为雏。

时物又若此,道情复何如。

但觉日月促,不嗟年岁徂。

浮生都是梦,老小亦何殊。

唯与故人别,江陵初谪居。

时时一相见,此意未全除。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唐珏 许仲琳 刘球 刘胜 荆轲 陈韡 吴淑姬 郦炎 祝颢 朱厚熜 顾梦游 黄尊素 赵壹 李约 傅毅 王籍 夏侯湛 郝天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