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后初冠冕,前旒为蔽明。
安知从复道,然后见人情。
轩后初冠冕,前旒为蔽明。
安知从复道,然后见人情。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古词二首》之其一,是在描述一个人初次穿上官服的情景。“轩后初冠冕,前旒为蔽明。”这里的“轩”指的是马车,“冠冕”是古代官员戴的帽子,后面有一个垂下的部分叫做“旒”,用来遮挡阳光。整句话描绘了诗人初次穿上这种装饰性强烈的官服场景,给人以庄重和神圣之感。
接着,“安知从复道,之后见人情。”这里的“安知”表达的是一种问号,询问在什么地方可以了解到正确的人生道路。“从复道”则是指遵循古代圣贤所走过的道。整句话是在探讨如何才能领悟到真正的人间世态和人情冷暖。这两句诗流露出诗人对于人生道路的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
夫撒秧,妻采桑,农事已兴蚕事忙。
大麦䔿䔿秀,小麦菶菶长,菜花半稀青间黄。
今年县官好,官役不下乡。
田家得安业,出入无惊惶。
日力岂敢嬉,夜共灯烛光。
催了机上布,便是囊中粮。
饥寒庶可免,逋负亦可偿。
不患心头损新肉,只要眼前医旧疮。
幽斋绝氛嚣,独擅林塘胜。
野色纳虚舟,天光堕明镜。
囊琴手亲斲,世事耳慵听。
免移北山文,耻捷终南径。
洗心玩周易,持志企邹孟。
恶名忌食蒿,乱乐思放郑。
栖鸟安巢居,游鱼遂川泳。
云开月自朗,风止树还定。
顺理多所得,与物更无竞。
不假身外求,由来复初性。
有天即有日,在人生禀先。
未形开辟后,已具混沌前。
天运如磨转,日行犹蚁旋。
夜夜向西没,朝朝出东边。
今日复明日,不知几流年。
大率百年期,三万又六千。
其间阴晴外,一半夜相牵。
天地自悠久,人生皆苟延。
七十犹古稀,况可满百焉。
但见世人死,不见日离天。
圣贤何异人,虚名身后传。
生前一滴酒,安能及黄泉。
往者既如此,我何苦忧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