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将无题问归装,妙句先容探锦囊。
杖屦染青从五岳,瓢樽分绿自三湘。
深谈不厌频更烛,苛政从教迭主觞。
听彻名山登览事,从今分得卧游方。
休将无题问归装,妙句先容探锦囊。
杖屦染青从五岳,瓢樽分绿自三湘。
深谈不厌频更烛,苛政从教迭主觞。
听彻名山登览事,从今分得卧游方。
这首明代诗人王彦泓的诗《六叔父归自衡湘屡同觞咏又有山阴之棹诗以送之(其一)》表达了对六叔父归乡的喜悦和对沿途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寓含了深厚的人文情感。首句“休将无题问归装”劝告不要过多询问旅途琐事,而是期待他带回美好的诗篇;“妙句先容探锦囊”暗示了六叔父在衡湘之地必有佳作待人发掘。
“杖屦染青从五岳,瓢樽分绿自三湘”描绘了六叔父行踪所经的壮丽山水,杖履所踏之处皆染上青翠,酒杯中盛满湘江的碧绿,展现了旅途的诗意与惬意。接下来,“深谈不厌频更烛,苛政从教迭主觞”表达了对畅谈友情的渴望,即使夜深也不厌倦,让苛政的烦忧暂且放下,轮流举杯共饮。
最后两句“听彻名山登览事,从今分得卧游方”寓意深远,通过倾听六叔父讲述登临名山的经历,仿佛自己也能在想象中一同游历,体现了诗人对远方山水的向往和对亲情友情的珍视。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富有画面感,是一首送别诗中的佳作。
舟行瞿唐口,两耳风鸣号。
渺然长江水,千里投一瓢。
峡门石为户,郁怒水力骄。
扁舟落中流,浩如一叶飘。
呼吸信奔浪,不复由长篙。
捩柁破濆旋,畏与乱石遭。
两山蹙相值,望之不容舠。
渐近乃可入,白盐最雄高。
草木皆倒生,哀叫悲玄猱。
白云缭长袖,零落如飞毛。
缅怀洚水年,惨蹙病有尧。
禹益决岷水,屡与山鬼鏖。
摧冈转大石,破地疏洪涛。
巉巉当道山,斩截肩尾销。
峭壁下无趾,连峰断脩腰。
破处不生草,上不挂鸟巢。
水怪不尽戮,下有龙与鳌。
辽哉千万年,禹死遗迹牢。
岂必见河洛,开峡斯已劳。
竹爆惊春,竞喧填、夜起千门箫鼓。流苏帐暖,翠鼎缓腾香雾。停杯未举。奈刚要、送年新句。应自有、歌字清圆,未夸上林莺语。
从他岁穷日暮。纵闲愁、怎减刘郎风度。屠苏办了,迤逦柳欺梅妒。宫壶未晓,早骄马、绣车盈路。还又把、月夜花朝,自今细数。
烟描水写老秋容,岭外秋容也自浓。
如见大宾新露菊,若歌商颂晓风松。
插花醉照濂溪井,吹发慵登帽子峰。
莫问明年衰与健,茱萸何处不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