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曾看石桥云,有耳曾听石桥水。
俗尘未尽难重留,饭麻才竟归心起。
自从一别五春风,梦绕桥庵西复东。
雀噪亭前听茶鼓,蛇蟠砌外护瓜丛。
更忆依人两乌鹊,朝朝飞下映真阁。
树鹅土菌恣登盘,林麓素无虫兽恶。
江湖迢递皆畏途,谁知世上有华胥。
五百开士去虽久,犹馀一老能清癯。
几年胁背不著席,栋宇增新间金碧。
风月忽寄盈尺书,约我重来共晨夕。
恨不速驾鸺鹠皮,屈伸臂项款山扉。
相逢定作解垢衣,水边石上同茹芝。
无心曾看石桥云,有耳曾听石桥水。
俗尘未尽难重留,饭麻才竟归心起。
自从一别五春风,梦绕桥庵西复东。
雀噪亭前听茶鼓,蛇蟠砌外护瓜丛。
更忆依人两乌鹊,朝朝飞下映真阁。
树鹅土菌恣登盘,林麓素无虫兽恶。
江湖迢递皆畏途,谁知世上有华胥。
五百开士去虽久,犹馀一老能清癯。
几年胁背不著席,栋宇增新间金碧。
风月忽寄盈尺书,约我重来共晨夕。
恨不速驾鸺鹠皮,屈伸臂项款山扉。
相逢定作解垢衣,水边石上同茹芝。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吕的作品,名为《寄赠天台石桥京行人》。从内容来看,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后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深切感受。
"无心曾看石桥云,有耳曾听石桥水。" 这两句通过对比视觉和听觉的体验,表明诗人对于石桥旁的云和水都有着深刻的印象,这里不仅是景物的描绘,更蕴含了诗人的情感。
"俗尘未尽难重留,饭麻才竟归心起。" 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厌倦,同时也表达了他想要摆脱世俗纷扰的心愿。
接下来的几句 "自从一别五春风,梦绕桥庐西复东。雀噪亭前听茶鼓,蛇蟠砌外护瓜丛。" 描述了诗人与朋友分别后的岁月流逝,以及他对那座桥和周遭环境的记忆,通过雀鸟的鸣叫和蛇蟾守护瓜果等生动细节,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命力的场景。
"更忆依人两乌鹊,朝朝飞下映真阁。树鹅土菌恣登盘,林麓素无虫兽恶。江湖迢递皆畏途,谁知世上有华胥。" 这几句中,诗人回忆与朋友共处的情景,其中“两乌鹊”可能象征着友情的纯洁和忠贞。随后的自然描写则表明了诗人对理想之地——华胥的向往。
最后几句 "五百开士去虽久,犹馀一老能清癯。几年胁背不著席,栋宇增新间金碧。风月忽寄盈尺书,约我重来共晨夕。恨不速驾鸺鹠皮,屈伸臂项款山扉。相逢定作解垢衣,水边石上同茹芝。" 表达了诗人对学者们的敬意,以及自己长时间未能成就事业的心情。同时,他收到了朋友寄来的信件,并感慨于不能迅速返回与之共度时光,最后几句则是表达了他希望再次相遇,与友人共同享受自然之美的愿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情感世界,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理想境界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