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梓犹传仆射城,岘山堕泪感舆情。
由来仁胜功远矣,元凯沈碑空好名。
桑梓犹传仆射城,岘山堕泪感舆情。
由来仁胜功远矣,元凯沈碑空好名。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羊祜城》。诗中借用了历史人物羊祜的故事,表达了对仁德与功名之间价值取向的深刻思考。
首句“桑梓犹传仆射城”,以“仆射城”为引子,点明了地点,同时暗含着对历史人物羊祜的纪念。仆射城,即羊祜在襄阳所建的城池,这里通过“犹传”二字,强调了此地作为历史遗迹的长久流传,也暗示了人们对羊祜功绩的铭记。
次句“岘山堕泪感舆情”,岘山是羊祜去世后安葬之地,此处以“堕泪”描绘出人们对羊祜逝世的哀痛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民众对于英雄逝去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羊祜事迹的广泛传播和情感共鸣。
接下来,“由来仁胜功远矣”,直接表达了对仁德与功勋之间价值判断的思考。这句话意味着从古至今,人们普遍认为仁德比单纯的功勋更为重要和深远,强调了道德品质在评价历史人物时的优先地位。
最后,“元凯沈碑空好名”,引用了另一个历史人物——元凯的故事,他为了追求名声而建造石碑,但最终发现这些物质的荣誉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或意义。这与前文对仁德的推崇形成呼应,进一步强调了精神层面的价值高于物质成就的观点。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顾,探讨了仁德与功勋、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作者对道德价值的深刻洞察和对历史人物评价标准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