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响芭蕉,竹屋摇如纸。
中有痴绝翁,相忆人千里。
老翁痴复痴,放响入双耳。
滴滴滴到心,由心渐人髓。
蟋蟀气将喑,芙蓉香欲死。
灯影化成烟,茫茫斗室里。
夜雨响芭蕉,竹屋摇如纸。
中有痴绝翁,相忆人千里。
老翁痴复痴,放响入双耳。
滴滴滴到心,由心渐人髓。
蟋蟀气将喑,芙蓉香欲死。
灯影化成烟,茫茫斗室里。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夜晚的寂静与凄凉,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的交织,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深刻的意境。
首句“夜雨响芭蕉”,以雨声和芭蕉叶的摇曳声作为背景,渲染出夜晚的宁静与清冷。接着,“竹屋摇如纸”一句,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静谧感,竹屋在夜雨中轻轻摇晃,仿佛是脆弱的纸张,暗示着环境的脆弱与易碎。
“中有痴绝翁,相忆人千里。”诗人巧妙地引入了一个孤独的老翁形象,他与远方的人相思相忆,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既有自然界的寂静,也有人类情感的波澜。
接下来,“老翁痴复痴,放响入双耳。”描述了老翁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对雨声的感知变得异常敏锐,甚至有些痴迷。这种痴情,不仅体现在他对自然声音的敏感上,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他对远方思念之人的深切情感。
“滴滴滴到心,由心渐人髓。”雨滴的声音从耳朵传入心中,再深入骨髓,这一连串的动作描绘,生动地展现了情感的逐渐深化,从感官体验到心灵深处的触动。
“蟋蟀气将喑,芙蓉香欲死。”随着雨声的持续,蟋蟀的声音渐渐消失,芙蓉的香气似乎也变得无力,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变化,也是情感状态的隐喻,暗示着思念之情的沉重与压抑。
最后,“灯影化成烟,茫茫斗室里。”灯影在雨夜中逐渐模糊,化为烟雾,整个房间显得更加空旷与迷茫,这种视觉上的变化,与前面的情感描写相呼应,进一步强调了孤独与思念的主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情感的深度挖掘,构建了一个充满孤独与思念的秋夜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情感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观空泯群有,崇虚悟真玄。
微言扫烦障,妙契排冥筌。
况之憩远迹,邈在云萝巅。
空香入人境,花雨来诸天。
三缘等无生,众妙同自然。
喻心了无取,濯濯如清莲。
襄城除害马,祗舍留真铨。
愿君解明月,示我造劫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