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头钟鼓变新声。晚霞晴。水云生。
何处归帆,争泊蓼花汀。
遥望虹桥如画里,鳌背上,著人行。
夜阑风定见危亭。却重登。景方明。
影落波心,疑是海中鲸。
愿借吸川沧海量,为公寿,落桥成。
楼头钟鼓变新声。晚霞晴。水云生。
何处归帆,争泊蓼花汀。
遥望虹桥如画里,鳌背上,著人行。
夜阑风定见危亭。却重登。景方明。
影落波心,疑是海中鲸。
愿借吸川沧海量,为公寿,落桥成。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王庭圭的《江城子·其五》,它描绘了一幅江边城市的晚景,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深长。
“楼头钟鼓变新声”一句,设定了整个词的氛围,通过钟鼓的声音变化,传达出一种时序更新、生活节奏的改变。紧接着,“晚霞晴。水云生。”进一步渲染了暮色中的宁静与自然之美。
“何处归帆,争泊蓼花汀。”这里的“归帆”暗示着行者或旅人的归途,而“争泊蓼花汀”则描绘了一幅船只竞相停靠在蓼花盛开的岸边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江城生活的一角。
“遥望虹桥如画里,鳌背上,著人行。”这一句中,“虹桥”指的是彩虹,也可能是形容某座桥梁的美丽,而“鳌背上,著人行”则是对远处景象的描绘,或许是在说有一条道路蜿蜒在巨龟的背上,人们在其上行走,给人以神话般的想象空间。
“夜阑风定见危亭。”这里的“夜阑”意味着夜色已深,而“风定”则是环境之静谧,“危亭”可能是一处高耸或孤独的建筑,它在宁静的夜晚显得格外突出,引人遐思。
接下来的“却重登。景方明。”表达了诗人再次攀登高处以观赏更为开阔的景致,可能是在寻求心灵的净化或是对生活的新的感悟。
最后,“影落波心,疑是海中鲸。”通过水面上的倒影和波纹,诗人联想到海中的巨兽(鲸),增添了一份超凡脱俗的意境,而“愿借吸川沧海量,为公寿,落桥成。”则是在表达对某位朋友或长者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将那浩瀚如海的壮阔比作长寿的象征,并希望能为对方带去如同天然景观般的喜悦。
总体来说,这首词通过对江城晚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反映出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一叶堕金井,秋色满蟾宫。
婵娟影里,玉箫吹断碧芙蓉。
缭绕宫墙千雉,森耸觚棱双阙,缥缈五云中。
郁郁葱葱处,佳气夜如虹。日华边,江海客,每从容。
青钱万选,北门东观会留侬。
堪叹抟沙一散,今夜扁舟何许,红蓼碧芦丛。
无地寄愁绝,把酒酹西风。
八百里重湖,长涵太古波。
君山云出少,梦泽雨来多。
才子今方去,名楼必屡过。
楚辞休要学,易得怨伤和。
昨夜梦故人,心颜少欢趣。
自嗟弃有司,却言归山路。
君王下明诏,群英翕争赴。
焦鹏共挥翮,跛鳖亦骋步。
扰扰天地间,飞鸟不知数。
何意独萧条,命与时相忤。
空复蔽马牛,不为匠人顾。
昔为土中花,行待东风煦。
今为檐下草,远矣沾秋露。
老母鬓成丝,寒妻被无絮。
岁暮多严风,絺绤将焉度。
觉来不复见,抚枕泪如注。
安得万顷波,活此舟中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