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树灯山高入云,红筵翠幄自成春。
游女有时还解佩,青楼何处不留人。
火树灯山高入云,红筵翠幄自成春。
游女有时还解佩,青楼何处不留人。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末年至宋代初期繁华都市中元宵节观灯的盛况。首句“火树灯山高入云”以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展现了灯火辉煌、如同火树银花般照亮夜空的景象,仿佛与云层相接,展现出节日的热烈与壮观。接下来,“红筵翠幄自成春”则通过色彩对比,描绘出红绿相间的宴席场景,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充满生机的氛围。此句中的“红筵”指红色的宴席,“翠幄”则是绿色的帷幕,二者结合,不仅色彩鲜明,更寓意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活力。
后两句“游女有时还解佩,青楼何处不留人”,进一步深化了节日的热闹与欢乐。其中,“游女”指的是在节日里游玩的女子,“解佩”则是一种古代女子在特定场合下赠送礼物或饰品的行为,象征着她们的友好与热情。这两句暗示了在这样的节日里,无论是女子还是男子,都沉浸在欢乐之中,彼此之间充满了交流与互动,甚至在青楼(古代指妓院)这样的地方,也留下了欢声笑语,无人离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唐代末年至宋代初期元宵节观灯活动的热闹场面和浓厚的节日气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人们对于节日的热切期待与参与。
枫叶微红近有霜,碧云秋色满吴乡。
鱼冲骇浪雪鳞健,鸦闪夕阳金背光。
心为感恩长惨戚,鬓缘经乱早苍浪。
可怜广武山前语,楚汉宁教作战场。
乱后今相见,秋深复远行。
风尘为客日,江海送君情。
晋室丹阳尹,公孙白帝城。
经过自爱惜,取次莫论兵。
月出鲁城东,明如天上雪。
鲁女惊莎鸡,鸣机应秋节。
当君相思夜,火落金风高。
河汉挂户牖,欲济无轻舠。
我昔辞林丘,云龙忽相见。
客星动太微,朝去洛阳殿。
尔来得茂彦,七叶仕汉馀。
身为下邳客,家有圯桥书。
傅说未梦时,终当起岩野。
万古骑辰星,光辉照天下。
与君各未遇,长策委蒿莱。
宝刀隐玉匣,锈涩空莓苔。
遂令世上愚,轻我土与灰。
一朝攀龙去,蛙黾安在哉?
故山定有酒,与尔倾金罍。
低腰复敛手,心体不遑安。
一落风尘下,方知为吏难。
公事与日长,宦情随岁阑。
惆怅青袍袖,芸香无半残。
赖有李夫子,此怀聊自宽。
两心如止水,彼此无波澜。
往往簿书暇,相劝强为欢。
白马晚蹋雪,渌觞春暖寒。
恋月夜同宿,爱山晴共看。
野性自相近,不是为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