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说登高好。岁岁登高,祗是添愁料。霜风吹雁到。
依然是、异客异乡多少。
华顶即攀空,定四际、危烽来照。
剩黄花、孤撑晚节,伴人条啸。
还教路讯城南,别馆停云,强与宽秋抱。
龙山关合巧。旧游处、应念参军乌帽。
那有兴题糕,端不为、吾生潦倒。
问何时、宣华宴上,酒悲忘了。
休说登高好。岁岁登高,祗是添愁料。霜风吹雁到。
依然是、异客异乡多少。
华顶即攀空,定四际、危烽来照。
剩黄花、孤撑晚节,伴人条啸。
还教路讯城南,别馆停云,强与宽秋抱。
龙山关合巧。旧游处、应念参军乌帽。
那有兴题糕,端不为、吾生潦倒。
问何时、宣华宴上,酒悲忘了。
这首《龙山会》以重阳节为背景,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云在山房小聚的情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美好回忆的怀念。
首句“休说登高好”,直接点明了主题,似乎在劝诫人们不要过于向往登高带来的乐趣,因为每一次登高都可能带来更多的愁绪。接着,“岁岁登高,祗是添愁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情感体验的普遍性和深刻性,年复一年的登高,只是增添了内心的忧愁。
“霜风吹雁到,依然是、异客异乡多少”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独和漂泊之感。大雁南飞,象征着季节的更替,也暗示着诗人自己如同大雁一般,远离家乡,成为异乡的客人。这里的“多少”二字,既是对异乡客人数目的强调,也是对孤独感的深化。
“华顶即攀空,定四际、危烽来照”两句,将视线转向远方,华顶山上的攀登虽为空,却映照着四周的烽火,象征着战争的威胁或人生的艰难。这不仅是对现实环境的描绘,也是对人生道路充满不确定性的隐喻。
“剩黄花、孤撑晚节,伴人条啸”则聚焦于重阳节的传统元素——菊花。菊花在秋天盛开,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和晚节的高尚。诗人以菊花自比,表达出即使在孤独中也要坚守自我,保持高洁品质的决心。
“还教路讯城南,别馆停云,强与宽秋抱”几句,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在别馆相聚的情景,虽然身处异乡,但友情的温暖足以缓解孤独和愁绪。他们试图在秋天的怀抱中找到安慰,尽管这种安慰可能是暂时的。
“龙山关合巧。旧游处、应念参军乌帽”提到了龙山会的历史典故,借以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龙山会与陶渊明的《饮酒》诗中的“参军”形象相联系,暗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古代文人雅集的追忆。
“那有兴题糕,端不为、吾生潦倒”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坚持,即使面对生活的困顿,也不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诗歌艺术的热爱。
最后,“问何时、宣华宴上,酒悲忘了”一句,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期待,希望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能够与友人共聚一堂,畅饮美酒,忘却所有的忧愁。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友情、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以及在逆境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勇气和决心。
昔贤吟啸地,灌木犹苍苍。
文藻一时尽,曲池久己荒。
相随逸人躅,重来君子堂。
感旧惜其颓,怀贤咏不忘。
英英傲霜杰,泽露晞秋阳。
朝霜网户流,夕芬幽岩光。
时危贱吏贤,众悴孤荣芳。
徘徊空叹息,顑頞亦何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