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古郴江东去。郴山长住。
住岂无情去有情,同隔潇湘浦。况值黄昏梦雨。
玉京人苦。峰能回雁不回郎,郎今夕、知何处。
终古郴江东去。郴山长住。
住岂无情去有情,同隔潇湘浦。况值黄昏梦雨。
玉京人苦。峰能回雁不回郎,郎今夕、知何处。
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郴县道中的景色与情感波动。开篇“终古郴江东去。郴山长住”,运用对比手法,东流的江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而静默的山峦则代表永恒的存在,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出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住岂无情去有情,同隔潇湘浦”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对比。山与水,一个静止,一个流动,它们之间似乎蕴含着某种情感的交流与隔阂,如同恋人之间的距离,既近且远,既相依又相望。
“况值黄昏梦雨。玉京人苦”则将情感推向高潮。黄昏时分,一场梦中的细雨,让主人公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苦楚。这里的“玉京人”可能指的是远方的爱人,或是内心深处的理想与追求,雨中的梦境更添了几分朦胧与哀愁。
最后,“峰能回雁不回郎,郎今夕、知何处”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与无奈。山峰能够引导南飞的大雁,却无法传达主人公对郎君的思念之情。郎君此刻身在何方,是否知晓这份深情?这一问,将整首词的情感推向了极致,留下无尽的遐想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景物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爱情以及远方的深切思考,语言含蓄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动人。
素娥不老,才胜赏中秋、无边月色。
又报仙翁来桂苑,连庆生申佳节。
玉宇无尘,金茎有露,对景成三绝。
重阳近也,黄花香入瑶席。
尽说湖海元龙,裕民堂上,几度吟梅雪。
满眼阴阴甘棠树,消得寿同南极。
八桂难留,九芝促觐,早露真消息。
星辰听履,好看明岁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