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骨清如玉,闲拳瘦策时。
钝根并鹘眼,到此自分岐。
道骨清如玉,闲拳瘦策时。
钝根并鹘眼,到此自分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形象。首句“道骨清如玉”以玉的纯净无瑕来比喻僧人的高尚品德与清心寡欲的生活态度,暗示其内心世界的高洁与纯净。次句“闲拳瘦策时”则通过动作描写,展现僧人日常生活的简朴与宁静,他时而轻挥拳脚,时而手持瘦杖,行走在山林之间,寻找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和谐。
后两句“钝根并鹘眼,到此自分岐”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钝根”与“鹘眼”相对比。“钝根”可能象征着对世事的迟钝或对修行的不敏锐,而“鹘眼”则是比喻敏锐的洞察力或快速的反应能力。这两者在僧人的修行过程中分出了不同的道路,暗示了修行之路的多样性和个人选择的重要性。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赞美了僧人的精神追求,也隐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秋风鬓未丝,言语带霜气。
老人读我诗,谓为俗所忌。
孤生忧患馀,积想辄成累。
惟诗性与近,屈曲可行意。
江湖实寥寥,中亦判泾渭。
向来道恐孤,况夺眼中士。
中原博反掌,送日剩残泪。
奈何廿年短,及此不祥事。
变衰有遣音,发吻动哀吹。
情知穷则然,废去端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