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江声涌翠鬟,海门高处豁心颜。
志存舟楫知谁子,历尽风涛是此山。
呼吸便疑通帝座,扶摇直欲去人间。
满岩松石皆仙骨,应笑狂奴不肯闲。
四面江声涌翠鬟,海门高处豁心颜。
志存舟楫知谁子,历尽风涛是此山。
呼吸便疑通帝座,扶摇直欲去人间。
满岩松石皆仙骨,应笑狂奴不肯闲。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焦山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与内心感受。首句“四面江声涌翠鬟”以生动的比喻,将四周江水比作环绕山峦的翠绿发鬟,展现出江水奔腾的气势与山色的生机勃勃。接着,“海门高处豁心颜”则表达了站在高处望向大海尽头的开阔心境,仿佛心灵得到了释放和舒展。
“志存舟楫知谁子,历尽风涛是此山。”这两句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那些在波涛中航行,追求理想与目标的人们的敬意,同时也暗示了山川之于人生旅程的意义——经历风雨,方显坚韧与不屈。
“呼吸便疑通帝座,扶摇直欲去人间。”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体验,似乎在说,每一次深呼吸都仿佛能触及天庭,而自己渴望像大鹏鸟一样,振翅高飞,脱离尘世的束缚,追求更高远的理想与自由。
最后,“满岩松石皆仙骨,应笑狂奴不肯闲。”诗人以满山的松石象征着超凡脱俗的仙骨,暗含着对自然界的赞美与向往,同时也以“狂奴”自嘲,表达了一种虽有追求但又不失幽默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更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由与理想的不懈追求。
峡山山水称奇胜,万壑烟笼禅宇靓。
双峰削出天门寒,一泓绿绕神仙境。
何年古殿自飞来,参差楼阁凌空开。
朱甍入云莽欲坠,山光树色相崔巍。
福地人间传十九,疏钟朝暮螭龙走。
层峦蹲踞隐蓬莱,猿环犀锁应疑否。
我来飞锡问其真,孤高直上迥无尘。
酣歌一笑振林木,昙花乱落明芳春。
抠衣直欲访安期,云根煮石烹琼脂。
和光洞口窥禅定,争奈舟师促去岐。
古来丈夫何定处,得意江山随去住。
胜地应教待再来,片帆且逐天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