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三阅月,无事一关心。
刈草寻花径,开池漾柳阴。
江边问明月,天际数归禽。
幸有高宾至,相逢似竹林。
归来三阅月,无事一关心。
刈草寻花径,开池漾柳阴。
江边问明月,天际数归禽。
幸有高宾至,相逢似竹林。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由的《还吴江》,描绘了诗人归乡后三个月的闲适生活。首句“归来三阅月”表达了诗人归隐后的时光流转,三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接下来的“无事一关心”则体现了诗人远离尘嚣,心境淡泊,只关心眼前的自然与宁静。
“刈草寻花径”写诗人漫步在杂草丛生的小径上,寻找花朵,流露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追求。而“开池漾柳阴”则描绘了诗人亲手挖池,让柳树的阴凉洒满水面,营造出一种清幽的环境。
“江边问明月”一句,诗人对着江面的明月发问,可能是在思考人生哲理,也可能是在表达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最后一句“天际数归禽”,诗人抬头望向远方,数着归巢的鸟儿,寓言自己期待着亲友的到来,或者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
结尾处,“幸有高宾至,相逢似竹林”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因为有知心的朋友来访,如同当年竹林七贤的聚会,增添了生活的乐趣和人情的温暖。整首诗以平实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归隐后恬淡自得的生活状态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西畴涤场净无尘,原头远牧秋草春。
一牛疾行离其群,一牛返顾如怒嗔。
目光炯炯狞而驯,点缀毫末俱逼真。
不颠不狂笔有神,妙哉吾宗散仙人。
舍舟得马如驭气,步入青松三十里。
我从蛮岭瘴烟来,不怕雨云埋岳趾。
忆昔南征款庙庭,往来无恙神所祉。
当时已有归田愿,帝临此心如白水。
煌煌南正馆于东,手握八觚温玉玺。
骏奔灊霍左右辅,好生不杀扶炎纪。
崇禋竣事晓坛空,跻攀小试青鞋底。
不知云磴几千丈,但见漫山白龙尾。
石头招我上南台,瑞应阑干天半倚。
福严钟声过桥来,彷佛三生如梦里。
堂中尊者已先去,苔锁岩扉何日启。
竹嫌硗确老逾瘦,松畏高寒蟠不起。
癯儒尚病怕深登,幽讨未穷行且止。
我评七十二高峰,郁律穹窿少观美。
俨然可瞻不可玩,往往雄尊如负扆。
乃知岳镇盖深厚,不与他山争秀伟。
区区献状眩儿童,乳洞淡岩真戏耳。
《重游南岳》【宋·范成大】舍舟得马如驭气,步入青松三十里。我从蛮岭瘴烟来,不怕雨云埋岳趾。忆昔南征款庙庭,往来无恙神所祉。当时已有归田愿,帝临此心如白水。煌煌南正馆于东,手握八觚温玉玺。骏奔灊霍左右辅,好生不杀扶炎纪。崇禋竣事晓坛空,跻攀小试青鞋底。不知云磴几千丈,但见漫山白龙尾。石头招我上南台,瑞应阑干天半倚。福严钟声过桥来,彷佛三生如梦里。堂中尊者已先去,苔锁岩扉何日启。竹嫌硗确老逾瘦,松畏高寒蟠不起。癯儒尚病怕深登,幽讨未穷行且止。我评七十二高峰,郁律穹窿少观美。俨然可瞻不可玩,往往雄尊如负扆。乃知岳镇盖深厚,不与他山争秀伟。区区献状眩儿童,乳洞淡岩真戏耳。
https://shici.929r.com/shici/xUTjA9A.html
历历从何起,泠泠与耳谋。
人言衰相现,我以妄心求。
远磬山房夜,寒蜩陇树秋。
圆通无别法,但自此根修。
碧湍漱白石,沄沄复汤汤。
既为人所愚,安用尔许忙。
我昔曾经过,重来已三霜。
无事趼双足,奔走宁非狂。
溪流到江平,翻笑客路长。
岂不有岁晚,乞身还故乡。
古来谁道四并难,对境心空著处安。
要识见闻无尽藏,先除梦幻有为观。
削平丘垤孤峰峻,撤去籓篱万象宽。
快诵老坡秋望赋,大千风月一毫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