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耳鸣戏题》
《耳鸣戏题》全文
宋 / 范成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历历从何起,泠泠与耳谋。

人言衰相现,我以妄心求。

远磬山房夜,寒蜩陇树秋。

圆通无别法,但自此根修。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ěrmíng
sòng / fànchéng

cónglěnglěngěrmóu

rényánshuāixiāngxiànwàngxīnqiú

yuǎnqìngshānfánghántiáolǒngshùqiū

yuántōngbiédàngēnxiū

注释
历历:清晰可见。
泠泠:形容声音清冷。
耳谋:耳边交谈。
衰相:衰老的迹象。
妄心:不切实际的想法。
远磬:远处的寺庙钟声。
山房:僧舍或静修的地方。
寒蜩:秋天的蝉。
陇树:田间的树。
圆通:佛教术语,指心地圆融通达。
无别法:没有特殊的方法。
根修:根本的修行。
翻译
这一切是从哪里开始的,清冷的声音仿佛在耳边低语。
人们常说衰老的迹象显现,但我却怀着妄想的心态去寻找。
夜晚,远处的寺庙钟声回荡在山房,秋意凉风吹过陇上的树梢。
圆通大道并无特别的方法,只需从内心的根本修行开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耳鸣戏题》,通过描绘耳鸣的声音和感受,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首句“历历从何起”以疑问开篇,暗示耳鸣之声的来源不明;“泠泠与耳谋”则形象地写出声音与听者之间的互动。接下来,“人言衰相现”借耳鸣暗指岁月流逝,身体渐衰;而诗人却以“我以妄心求”表达出在面对衰老时,试图超越现实的主观追求。

“远磬山房夜”描绘了夜晚山中寺庙的寂静,耳鸣声在此时显得尤为清晰;“寒蜩陇树秋”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凄凉氛围,蝉鸣与耳鸣交织,增添了诗的意境。最后两句,“圆通无别法,但自此根修”揭示了诗人对耳鸣的理解,认为它并非外在问题,而是内在心境的反映,只有从内心深处修炼,才能达到“圆通”,即心境的通达与平静。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耳鸣为线索,寓言般地探讨了生命、衰老和心灵修行的主题,体现了宋代理学对个人内心世界的关注。

作者介绍
范成大

范成大
朝代:宋   字:致能   号:称石湖居士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126-1193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
猜你喜欢

即事

石罅流泉潺且湲,偶然障亦可行山。

黄流自古称雄浪,堵筑遥思甚矣艰。

(0)

中秋夜再成三首·其二

初思谢客言犹善,究觉王家义独宽。

不信今宵风月下,请君举首一回看。

(0)

秋日瀛台即景·其五

琼岛峰峦翠岌峨,浮图尊胜漾明波。

谁教日下传春景,可识秋光不让多。

(0)

舟过万寿寺·其二

堤畔精蓝古树稠,今朝雨里慢维舟。

溟濛雅似梁溪路,画里诗中记往游。

(0)

玉泉山杂咏十六首·其二华滋馆

竹素园中翰墨筵,优游良觉沃心田。

偶来便尔忘归去,满目生机总静妍。

(0)

茜园八景·其二湛景楼

楼临内外湖,地高望斯远。

湛然虚且明,絜矩出治本。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刘景晨 邓均吾 乐时鸣 蔡淑萍 劳思光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