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承明诏别金銮,上马啼红玉颊寒。
寄语高坛休拜将,空凭粉黛博粗安。
晓承明诏别金銮,上马啼红玉颊寒。
寄语高坛休拜将,空凭粉黛博粗安。
这首诗《昭君引》是明代诗人李廷仪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离别皇宫时的复杂心情与深沉思考。
首句“晓承明诏别金銮”,以清晨的宁静与庄严开始,暗示了主人公即将离开皇宫的庄重与正式。金銮殿作为皇帝处理政务的场所,象征着权力与威严,而“晓承明诏”则表明她是在接到明确指示后离开,这一细节透露出事件的重要性和她的身份不凡。
次句“上马啼红玉颊寒”,生动地刻画了女子离别时的场景。上马的动作与脸颊上的泪水形成鲜明对比,红润的面颊因哭泣而显得更加动人,但同时又透露出离别的哀伤与寒冷,不仅指天气的冷,也暗喻内心的凄凉。
后两句“寄语高坛休拜将,空凭粉黛博粗安。”则展现了女子对未来的深思熟虑。她似乎在对某个权威或权力机构发出呼吁,希望他们不要轻易地向将领下跪,暗示了对权力斗争的担忧和对和平稳定的渴望。同时,“空凭粉黛博粗安”一句,以化妆为比喻,表达了通过表面的装饰来求得内心安定的无奈与讽刺,反映出她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状态的向往。
整体而言,《昭君引》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女子在特定情境下的复杂心理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哲理意味的佳作。
步屧随春亦偶来,堂前双燕莫深猜。
明年我自沧浪去,无限人从紫陌回。
宝扇临风听曲度,绣帘低日看花开。
一尊幸许陪诸老,急拍深杯未用催。
乱山深处过中秋,客里今年分外愁。
坐想鸰原挥兔翰,遥知鹤发念貂裘。
一身四处为肝胆,有月无人与献酬。
急唤老兵同浊酒,强排孤愤作清游。
田家虽贱劳,丰岁饱餐粥。
儒士笔以耕,相形无食肉。
我生文字盟,向日交友卜。
自从此邦来,得君一夔足。
作诗非野格,悟坡更参谷。
字法皆有师,翩翩信超俗。
谁云前辈远,解使神观复。
鸾乃凤之徒,蕙乃兰之族。
惟我甚亡赖,于何能见辱。
又何与于人,嗔君刺在目。
寒窗夜沉沉,灯烬落金粟。
刍薪价益高,窘状秸然菽。
相看一何有,有子所送菊。
何以得今夕,把君诗过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