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倍临轩日,风生授钺时。
九边森虎旅,七萃起鱼丽。
选士皆穿札,徵兵尽死绥。
圣谟真不战,关塞偃征旗。
气倍临轩日,风生授钺时。
九边森虎旅,七萃起鱼丽。
选士皆穿札,徵兵尽死绥。
圣谟真不战,关塞偃征旗。
这首诗描绘了军事行动的场景,以壮丽的气势和战略智慧为主题。首句“气倍临轩日”展现了军队出征时的豪迈之气,犹如日光照射下的威严气象。次句“风生授钺时”暗喻将领接受重任,象征着军事指挥权的授予,带有风云变幻的战争氛围。
“九边森虎旅”描绘了边疆军队如猛虎般排列整齐,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七萃起鱼丽”则借用了古代阵法“鱼丽”,形容士兵们集结有序,如同鱼鳞般紧密。
“选士皆穿札”强调了士兵们的训练有素,选拔严格,每个人都经过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徵兵尽死绥”进一步表达了士兵们为国捐躯的决心,即使面临生死,也愿意忠诚效力。
最后两句“圣谟真不战,关塞偃征旗”揭示了诗人的核心观点,即皇帝的英明决策使得战争得以避免,边境得以安宁,无需再挥动征伐的旗帜。这体现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国家智谋的赞美。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军事意象和深沉的哲理,展现了明朝黎民表对于军事胜利与和平的深刻思考。
了却儿痴外。撰园林、亭台馆榭,谩当吾世。
红楯朱桥相映带,人在百花丛里。
更依约、垂杨衬水。
桧柏芙蓉橙桂菊,也还须、收拾秋冬意。
闲坐久,忽惊起。繁华寂寞千年地。
便渊明、桃源记在,几人知此。
双手上还银菟印,趁得东风行李。
看鄮岭、鄞江澄霁。
从此归欤无一欠,但君恩、天大难酬耳。
嗟倦鸟,投林志。
韪轩吾石友,相从三十年。
舌本多文献,胸笥皆简编。
脊梁硬于铁,虽贫不言钱。
古井波愈静,老干骨尤坚。
眨眼七十翁,酡颜映银髯。
辞我归旧隐,从此将终焉。
我怀虽恻楚,君意难弃捐。
顾我亦岁徂,华发蒙其颠。
君王念帷盖,高车会当悬。
尔汝一蘧庐,日月双弹圆。
合离与聚散,暮景必复然。
以兹强排遣,送君鄞水边。
空江涨夏潦,远山生夕烟。
野鸟投林飞,渔舟冲浦还。
万物各有适,人生且随缘。
江东企西浙,道里无半千。
幸及身强健,尚可相周旋。
所愧韩魏公,不能官老泉。
冷空澹碧,带翳柳轻云,护花深雾。艳晨易午。
正笙箫竞渡,绮罗争路。骤卷风埃,半掩长蛾翠妩。
散红缕。渐红湿杏泥,愁燕无语。乘盖争避处。
就解佩旗亭,故人相遇。恨春太妒。
溅行裙更惜,凤钩尘污。酹入梅根,万点啼痕暗树。
峭寒暮。更萧萧、陇头人去。
今夕出佳月,银汉泻高寒。
风缠云卷,转觉天陛玉楼宽。
疑是金华仙子,又喜经年药就,倾出玉团团。
收拾江河影,都向镜中蟠。横霜笛,吹明影,到中天。
要令四海瞻望,千古此轮安。
何岁何年无月,唯有谪仙著语,高绝不能攀。
我欲唤空起,云海路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