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东林腊月栽,虚怀今对画图开。
碧云何处忽飞到,苍雪无声欲堕来。
尚觉暮寒生翠袖,不惊午梦断瑶台。
故园茅屋萧萧里,若个家僮扫石苔。
记得东林腊月栽,虚怀今对画图开。
碧云何处忽飞到,苍雪无声欲堕来。
尚觉暮寒生翠袖,不惊午梦断瑶台。
故园茅屋萧萧里,若个家僮扫石苔。
这首明代诗人管讷的《题胡长史所藏风晴雨嫩墨竹四首(其一)》描绘了一幅墨竹图的生动场景。首句“记得东林腊月栽”,诗人回忆起在寒冬腊月时分,胡长史在东林寺种植的竹子,暗示了竹子的成长历程和主人的雅致情趣。接下来的“虚怀今对画图开”表达了诗人欣赏这幅墨竹图时的静心与欣赏之情。
“碧云何处忽飞到,苍雪无声欲堕来”运用了拟人手法,将竹叶比作碧云,竹枝比作苍雪,形象地展现了竹子在风中的动态美,仿佛自然之景瞬间跃然纸上。诗人感受到的不仅是画面的美,还有竹子带来的宁静与清冷。
“尚觉暮寒生翠袖,不惊午梦断瑶台”进一步描绘了观画的感受,即使室外仍有暮寒,画中的竹子却让诗人仿佛置身于仙境,午梦被竹影中断,显得格外宁静。最后一句“故园茅屋萧萧里,若个家僮扫石苔”,诗人将思绪拉回现实,想象着自己的故园,那里的茅屋虽简朴,但石苔上的清扫,定是主人细心照料的痕迹,与墨竹的高洁相映成趣。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既赞美了墨竹的风姿,又寄寓了诗人的情感与生活哲理,展现出明代文人士大夫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
短日驱驰驹一罅,百刻六旬分卜夜。
残年馀力秉烛吟,所冀二中并四下。
敢多奇疾希卢扁,祇是寒温随补泻。
转庵著眼从昔高,伯仲古人相匹亚。
细哦纤巧天许觑,硬语崚嶒神所借。
窠臼已脱卑晋宋,真淳更拟出陶谢。
近惊樗野轻千里,远自鄱阳踰百舍。
举似诗家说中蜜,更引禅宗谈倒蔗。
老父病后已云怯,馀子听诗应转怕。
那令勉继坡公韵,预恐难逃灌夫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