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颂三十四首·其二十五》
《偈颂三十四首·其二十五》全文
宋 / 释如净   形式: 偈颂

清凉大火聚,炎炎没回互。

衲僧赤骨律,通身是剑树。

在里许相挨厮拶,在里许放行把住。

放行把住逞风流,总是冤家笑点头。

(0)
鉴赏

这首宋朝释如净的偈颂以清凉大火为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种禅修情境。"清凉大火聚"象征着内心深处的智慧之火,虽然炽热,却带来清凉的感觉。"炎炎没回互"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火的强烈和无常,暗示修行者要超越表面的热烈与躁动。

"衲僧赤骨律,通身是剑树"运用奇特的意象,将僧侣比喻为赤裸的剑树,暗示他们身心如剑,锐利而坚韧,修炼到极致,无畏无惧。"在里许相挨厮拶,在里许放行把住"描述了禅修中的内外互动,修行者在自我反省和解脱之间进退自如。

"放行把住逞风流"表达了禅修中对自由与控制的微妙平衡,"逞风流"意味着在无我境界中展现出自然流畅的状态。最后两句"总是冤家笑点头"则以幽默的方式,揭示出修行过程中的矛盾与解脱,仿佛连对立的敌人也在点头认可修行者的进步。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禅意,展现了禅修者在烈火中炼狱、在剑树下磨砺,最终达到心性自在的境地。

作者介绍

释如净
朝代:宋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鉴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岩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岩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为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鉴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馀年,卒年六十六。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
猜你喜欢

送史叔考读书兵坑

连岁赓酬久,兹晨伴侣稀。

百觥浇鹤卯,一砚匣鼍矶。

渐到鸣滩岸,微穿聚叶晖。

穷经朱简断,拓字墨光肥。

霜白兴鸡早,茅红掣兔飞。

逐时文股丽,入悟习心非。

水远缄鱼断,山深脯兽晞。

客来供鹿蹠,雉下警罗扉。

竹筏何曾烂,耽玄自不归。

(0)

题东坡戴笠图

两屐新泥蒻笠攲,满村风雨独归时。

玉堂天上神仙客,妇女儿童总未知。

(0)

山歌·其一

自煮莲羹切藕丝,待郎归来慰郎饥。

为贪别处双双箸,只怕心中忘却匙。

(0)

腊月四日六章

岁聿其暮,月届嘉平。嘉平四日,曰为余生。

元阴蔽野,皓雪盈庭。谡谡其风,有室如冰。

翳忽不乐,潸然涕零。鱼亦有渊,鸟亦有陵。

以游以泳,载飞载鸣。我来自东,孑然其形。

岂无他人,莫往莫迎。父兮母兮,罔极深恩。

嗟余行役,倚闾倚门。缅怀兄弟,朝烟暮云。

妇叹于室,子甫能言。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静言思之,奋飞不前。安得美酒,烦襟涤蠲。

有客叩扉,倒衣出迎。左手提榼,右手携罂。

入门再拜,一举十觥。十觥不辞,用感君情。

对酒高歌,君其我听。人生几何,鲜满百春。

倏如蜉蝣,忽如飙尘。既倏既忽,终窭且贫。

况在天涯,欢会岂频。我思古人,熊经鸟申。

其生也劳,其死也均。尔酒既旨,我饮如鲸。

且饮且醉,颓然欹倾。不矩有死,焉知有生。

生死两忘,悲乐俱冥。

(0)

次卜掌书落成白鹿佳句

重营旧馆喜初成,要共群贤听鹿鸣。

三爵何妨奠蘋藻,一编讵敢议明诚。

深源定自闲中得,妙用元从乐处生。

莫问无穷庵外事,此心聊与此山盟。

(0)

金丹诗诀·其十四

黄丹胡粉密陀僧,此是嘉州造化能。

若不见阳真一法,世间还有几人曾。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