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大火聚,炎炎没回互。
衲僧赤骨律,通身是剑树。
在里许相挨厮拶,在里许放行把住。
放行把住逞风流,总是冤家笑点头。
清凉大火聚,炎炎没回互。
衲僧赤骨律,通身是剑树。
在里许相挨厮拶,在里许放行把住。
放行把住逞风流,总是冤家笑点头。
这首宋朝释如净的偈颂以清凉大火为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种禅修情境。"清凉大火聚"象征着内心深处的智慧之火,虽然炽热,却带来清凉的感觉。"炎炎没回互"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火的强烈和无常,暗示修行者要超越表面的热烈与躁动。
"衲僧赤骨律,通身是剑树"运用奇特的意象,将僧侣比喻为赤裸的剑树,暗示他们身心如剑,锐利而坚韧,修炼到极致,无畏无惧。"在里许相挨厮拶,在里许放行把住"描述了禅修中的内外互动,修行者在自我反省和解脱之间进退自如。
"放行把住逞风流"表达了禅修中对自由与控制的微妙平衡,"逞风流"意味着在无我境界中展现出自然流畅的状态。最后两句"总是冤家笑点头"则以幽默的方式,揭示出修行过程中的矛盾与解脱,仿佛连对立的敌人也在点头认可修行者的进步。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禅意,展现了禅修者在烈火中炼狱、在剑树下磨砺,最终达到心性自在的境地。
连岁赓酬久,兹晨伴侣稀。
百觥浇鹤卯,一砚匣鼍矶。
渐到鸣滩岸,微穿聚叶晖。
穷经朱简断,拓字墨光肥。
霜白兴鸡早,茅红掣兔飞。
逐时文股丽,入悟习心非。
水远缄鱼断,山深脯兽晞。
客来供鹿蹠,雉下警罗扉。
竹筏何曾烂,耽玄自不归。
岁聿其暮,月届嘉平。嘉平四日,曰为余生。
元阴蔽野,皓雪盈庭。谡谡其风,有室如冰。
翳忽不乐,潸然涕零。鱼亦有渊,鸟亦有陵。
以游以泳,载飞载鸣。我来自东,孑然其形。
岂无他人,莫往莫迎。父兮母兮,罔极深恩。
嗟余行役,倚闾倚门。缅怀兄弟,朝烟暮云。
妇叹于室,子甫能言。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静言思之,奋飞不前。安得美酒,烦襟涤蠲。
有客叩扉,倒衣出迎。左手提榼,右手携罂。
入门再拜,一举十觥。十觥不辞,用感君情。
对酒高歌,君其我听。人生几何,鲜满百春。
倏如蜉蝣,忽如飙尘。既倏既忽,终窭且贫。
况在天涯,欢会岂频。我思古人,熊经鸟申。
其生也劳,其死也均。尔酒既旨,我饮如鲸。
且饮且醉,颓然欹倾。不矩有死,焉知有生。
生死两忘,悲乐俱冥。
《腊月四日六章》【清·戴亨】岁聿其暮,月届嘉平。嘉平四日,曰为余生。元阴蔽野,皓雪盈庭。谡谡其风,有室如冰。翳忽不乐,潸然涕零。鱼亦有渊,鸟亦有陵。以游以泳,载飞载鸣。我来自东,孑然其形。岂无他人,莫往莫迎。父兮母兮,罔极深恩。嗟余行役,倚闾倚门。缅怀兄弟,朝烟暮云。妇叹于室,子甫能言。自我不见,于今三年。静言思之,奋飞不前。安得美酒,烦襟涤蠲。有客叩扉,倒衣出迎。左手提榼,右手携罂。入门再拜,一举十觥。十觥不辞,用感君情。对酒高歌,君其我听。人生几何,鲜满百春。倏如蜉蝣,忽如飙尘。既倏既忽,终窭且贫。况在天涯,欢会岂频。我思古人,熊经鸟申。其生也劳,其死也均。尔酒既旨,我饮如鲸。且饮且醉,颓然欹倾。不矩有死,焉知有生。生死两忘,悲乐俱冥。
https://shici.929r.com/shici/lAJwr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