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潭百顷和沧浪,坦腹遽庐万事忘。
睡起秋山扪虱坐,不知斜照堕胡床。
风潭百顷和沧浪,坦腹遽庐万事忘。
睡起秋山扪虱坐,不知斜照堕胡床。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诗人胡应麟以风潭、沧浪、坦腹庐、秋山、虱坐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心静如水的境界。
首句“风潭百顷和沧浪”,以“风潭”与“沧浪”相呼应,描绘了广阔无垠、波光粼粼的水面,仿佛与天地相连,给人以开阔之感。“和”字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和谐。
次句“坦腹遽庐万事忘”,“坦腹”是形容人坦然自若的姿态,“遽庐”则是简陋的居所。这一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面对简陋的生活环境,却能忘却世间一切烦恼,心境超然。
第三句“睡起秋山扪虱坐”,“睡起”点明时间,诗人从梦中醒来,发现秋山静谧,便在山间寻觅虱子消遣,看似闲适,实则蕴含着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最后一句“不知斜照堕胡床”,“斜照”指的是夕阳西下,光线柔和而温暖,“胡床”则是古代的一种坐具。此句描绘了日落时分,诗人坐在胡床上,沐浴在余晖之中,似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世界,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体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先生旧是瀛洲客,文藻风流第一人。
华月玉堂仙署冷,西风辽海鬓毛新。
文园最忆相如赋,茅屋谁怜杜老贫。
圣世云衢需俊彦,肯令漂泊暮江滨。
济济群贤圣度宽,怜君何事戴南冠。
清时文物为儒贵,晚岁关山行路难。
丹凤五门春日丽,玄菟万里海风寒。
蒲车早晚徵耆旧,莫作长沙谪宦看。
高彬昔年喜学武,七尺长躯力如虎。
往昔追强过营门,日来从戎事藩府。
锦袍白马金连钱,骑将校猎城南边。
鼻头火发不知热,耳后风生犹著鞭。
秦楚山川岁华改,万人零落惟彬在。
腰间不插黄金符,却向词林学文彩。
白云远在藩府阴,彬驰匹马恣幽寻。
秦台古树挂秋色,远涧流泉清客心。
娱游日夕欢不足,更傍山腰结茅屋。
多种琅玕引凤凰,大开门径邀麋鹿。
雨龙归洞白云间,叆叇绵联窗户间。
月映馀辉长不夜,云拖晻霭似巫山。
山中白云如白石,高彬与云同枕席。
云来万树似开花,云去千岩同一色。
何年作客帝王州,却按新图忆旧游。
红树不知淮水晚,白云遥认故山秋。
故山白云长自好,且莫看云被山恼。
他年谢病解朝衣,我亦从君拾瑶草。
《题高彬白云山房手卷》【明·孙蕡】高彬昔年喜学武,七尺长躯力如虎。往昔追强过营门,日来从戎事藩府。锦袍白马金连钱,骑将校猎城南边。鼻头火发不知热,耳后风生犹著鞭。秦楚山川岁华改,万人零落惟彬在。腰间不插黄金符,却向词林学文彩。白云远在藩府阴,彬驰匹马恣幽寻。秦台古树挂秋色,远涧流泉清客心。娱游日夕欢不足,更傍山腰结茅屋。多种琅玕引凤凰,大开门径邀麋鹿。雨龙归洞白云间,叆叇绵联窗户间。月映馀辉长不夜,云拖晻霭似巫山。山中白云如白石,高彬与云同枕席。云来万树似开花,云去千岩同一色。何年作客帝王州,却按新图忆旧游。红树不知淮水晚,白云遥认故山秋。故山白云长自好,且莫看云被山恼。他年谢病解朝衣,我亦从君拾瑶草。
https://shici.929r.com/shici/3xUXl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