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陪珠履下瀛洲,奏对銮坡最上头。
校艺曾闻三献赋,从军喜遇一封侯。
辕门羽檄清秋静,奎府文光午夜浮。
顾问旧臣多特召,泥金会见出龙楼。
日陪珠履下瀛洲,奏对銮坡最上头。
校艺曾闻三献赋,从军喜遇一封侯。
辕门羽檄清秋静,奎府文光午夜浮。
顾问旧臣多特召,泥金会见出龙楼。
此诗描绘了张翰林孟廉即将赴山西行军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在朝廷中的地位与荣耀。首句“日陪珠履下瀛洲”以“珠履”象征高官显贵,暗示张翰林孟廉常伴君侧,享受着与帝王亲近的荣光。“奏对銮坡最上头”,则进一步强调他在朝堂上的重要地位,每次进谏都位于最前列,显示其智慧与忠诚。
“校艺曾闻三献赋”一句,暗含张翰林孟廉在文学上有过人之才,曾以出色的文章赢得赞誉。“从军喜遇一封侯”则表达了他对军事才能的自信,期待在战场上建功立业,获得封侯的荣耀。
“辕门羽檄清秋静”描绘了行军前的宁静与肃穆,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战争将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奎府文光午夜浮”则以夜晚奎星的光芒比喻张翰林孟廉的才华在夜晚依然闪耀,即使在艰苦的军旅生活中也不减光彩。
最后,“顾问旧臣多特召,泥金会见出龙楼”表达了对张翰林孟廉的深切关怀与期待,希望他能受到皇帝的特别召见,功成名就,荣归故里。整首诗通过对张翰林孟廉个人形象的刻画,以及对他的期望与祝福,展现了明代士人对于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和美好愿景。
送春归,短葛换罗衣,城南城北花正飞。
寻芳直探若耶浦,欸乃歌长杂鸣橹。
渚莲叶绿花殷红,欲采不采心徒苦。
心徒苦,去去频回驻。
忆昔相期花信风,花开顿觉年迟暮。
年光迟暮祇惊花,馨香那得似侬家。
外直中通尘不染,蕣英肯与斗繁华。
蕣英朝暮间,转盼纷成雪。
侬独抱贞姿,流丹霞满颊。
何兹却违兹,相逢知几时。
玉臂花根藕,百折惜连丝。
白月不常好,白露不常滋。
明日有花重可采,何事流连归去迟。
啼鵙催佳节,倦翼莫须歇。
毕星好雨箕好风,牛女年年会且逢。
夫君之裘今蒙茸,屈指归期在信宿,岂隔溪山千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