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向背东南缺,一声鸡鸣海波裂。
黄云下坠黑云浮,金轮三丈鲜如血。
当时李白平明来,风扫六合无纤埃。
精神飞扬出天地,口吟奇句招蓬莱。
我今黯黮失昏晓,双石凌虚自悄悄。
安得快剑开烟云,直指扶桑穷杳渺。
群山向背东南缺,一声鸡鸣海波裂。
黄云下坠黑云浮,金轮三丈鲜如血。
当时李白平明来,风扫六合无纤埃。
精神飞扬出天地,口吟奇句招蓬莱。
我今黯黮失昏晓,双石凌虚自悄悄。
安得快剑开烟云,直指扶桑穷杳渺。
这首诗描绘了日观峰上壮丽的日出景象,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与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
首句“群山向背东南缺”,以群山的起伏暗示日出前的宁静与等待,东南方向的缺口预示着太阳即将升起的方向。接着,“一声鸡鸣海波裂”一句,通过鸡鸣这一细微的声音,形象地表现了日出时分的宁静被打破,仿佛整个世界都为即将到来的光明而震动。
“黄云下坠黑云浮,金轮三丈鲜如血”两句,运用色彩对比,描绘了日出前天空中云层的变化,从暗色逐渐过渡到明亮,如同一轮鲜红的太阳即将破云而出。这里将太阳比作“金轮”,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同时“鲜如血”的比喻也增添了画面的震撼力。
接下来,“当时李白平明来,风扫六合无纤埃”两句,借用了李白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纯净世界的向往。李白作为古代著名的诗人,其形象在这里象征着追求真理、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风扫六合无纤埃,则是强调了这种追求的彻底性和纯净性。
最后,“我今黯黮失昏晓,双石凌虚自悄悄。安得快剑开烟云,直指扶桑穷杳渺”四句,表达了诗人面对现实的无奈与渴望。黯黮失昏晓,意味着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困惑;双石凌虚自悄悄,则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描述,暗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追求。安得快剑开烟云,直指扶桑穷杳渺,则是表达了诗人希望借助某种力量,穿越重重困难,达到心中的理想之地——扶桑,即东方的极乐世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日出时分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感染力。
天风环佩,谪瑶台清晓。见说飞琼最娇小。
向庭前,问字花下横经,春去也、妨了绣工多少。
三生修慧业,画阁疏香,似水年华好才调。
白傅泪青衫,儿女情钟,空紫石,摩挲墨妙。
听潮落潮生、又秋期,只半幅惊鸿,载将征棹。
看溪山、一十八里,秋容瘦削如许。
粼粼漾漾平陂水,摇荡白萍花雨。天欲暮。
任今夜、乌蓬随水随风去。芦花浅溆。
只第一防它,眠鸥飞起,又闹半汀絮。
人间事,从古浮名无据。百年难得萍聚。
青蓑何似归休也,料理钓筒渔具。溪尽处。
便不用、扁舟也算浮家住。柴门河渚。
纵不种蒹葭,也堪约略,种带水杨树。
重阳近矣,听凄凄虫语,豆花篱落。
一片残秋烟雨底,更比去年萧索。
兰桨牵愁,菱湖怅远,辜负题糕约。
误传归信,几番空恼檐鹊。
可记疏影帘栊,微霜池馆,玉盎曾双酌。
屈指旧游经六载,花气酒香如昨。
料得而今,青山红树,倚槛嫌衫薄。
怀人天暮,冷生江上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