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梦禹陵,玄夷授芝简。
青狐导我前,赤豹吠于犬。
赐我禹馀粮,益以文虬脔。
蛙饱永不饥,朱颜华婉娈。
下山再拜去,黑龙烛流燹。
三年幽寤醒,半叶孤蓬展。
真游水圣宫,投杖叩苍藓。
古碑形摹奇,青苍□迹辨。
将挈庚辰锁,一访无馀墠。
荒榛隐山文,乱石堆灵畎。
冥冥猿狖鸣,虎避归途善。
昔我梦禹陵,玄夷授芝简。
青狐导我前,赤豹吠于犬。
赐我禹馀粮,益以文虬脔。
蛙饱永不饥,朱颜华婉娈。
下山再拜去,黑龙烛流燹。
三年幽寤醒,半叶孤蓬展。
真游水圣宫,投杖叩苍藓。
古碑形摹奇,青苍□迹辨。
将挈庚辰锁,一访无馀墠。
荒榛隐山文,乱石堆灵畎。
冥冥猿狖鸣,虎避归途善。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彭孙贻一次梦游至大禹陵的奇妙经历。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从梦境到现实的转换,以及对大禹陵神秘氛围的描绘。
首句“昔我梦禹陵”,开篇即点明主题,诗人仿佛在梦中游览大禹陵。接着,“玄夷授芝简”、“青狐导我前,赤豹吠于犬”等描述,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神秘莫测的氛围,通过动物的引导与反应,增加了故事的奇幻色彩。
“赐我禹馀粮,益以文虬脔”、“蛙饱永不饥,朱颜华婉娈”则进一步展示了梦境中的奇异景象,似乎大禹陵拥有神奇的力量,能够满足人的各种需求,包括食物和长生不老的愿望。
“下山再拜去,黑龙烛流燹”描绘了诗人离开大禹陵时的情景,黑龙如同引路者,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这不仅体现了对大禹陵的敬仰之情,也暗示了梦境与现实之间的联系。
“三年幽寤醒,半叶孤蓬展”表明诗人从梦中醒来,经历了三年的时间,内心深处仍留有对大禹陵的怀念。通过“孤蓬展”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再次探索未知世界的情感。
“真游水圣宫,投杖叩苍藓”、“古碑形摹奇,青苍□迹辨”则转而描述诗人对大禹陵真实存在的探寻与发现,通过触摸历史的痕迹,感受到时间的流转与文化的积淀。
最后,“将挈庚辰锁,一访无馀墠”表达了诗人对大禹陵的再度探访之心愿,即使面对荒芜与变迁,仍怀揣着对历史与自然的敬畏与探索精神。
“荒榛隐山文,乱石堆灵畎。冥冥猿狖鸣,虎避归途善”以自然界的景象收尾,猿猴的啼叫与老虎的退避,既增添了环境的生动性,也象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大禹陵的深刻情感与独特见解,同时也反映了其对历史、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深切关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