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曾氏耆寿翁诗》
《曾氏耆寿翁诗》全文
明 / 孙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词林每忆乡园友,曾定才名耸缙绅。

观国倦骑沙苑马,幽栖长戴华阳巾。

芙蓉火足龙蟠鼎,松树天寒鹤近人。

天上归来今白发,泉南水竹愿为邻。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高德劭的老人,其生活充满了文人雅士的风范与隐逸之趣。首句“词林每忆乡园友”,开篇即点出老人对故乡和文友的怀念之情,词林代表了文人聚集之地,乡园友则指志同道合的故友,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深深眷恋。

“曾定才名耸缙绅”一句,赞扬了老人在文坛上的成就,使得缙绅(官员或贵族)为之瞩目,暗示了他在文学界的地位与影响力。

“观国倦骑沙苑马,幽栖长戴华阳巾”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老人从繁忙的官场生活转向宁静的隐居生活。观国,意指观察国家大事,倦骑沙苑马,则是厌倦了官场的奔波劳碌;幽栖,指隐居的生活状态,长戴华阳巾,华阳巾是道士所戴之帽,暗示了老人追求精神自由与超脱世俗的愿望。

“芙蓉火足龙蟠鼎,松树天寒鹤近人”描绘了老人隐居环境的清幽与自然之美。芙蓉火足,可能是指一种植物或装饰物,与龙蟠鼎相映成趣,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松树天寒,鹤近人,则是典型的隐逸生活场景,松树象征着坚韧不拔,鹤则常被视作高洁之鸟,与老人的品性相契合。

最后,“天上归来今白发,泉南水竹愿为邻”两句,表达了老人虽已年迈,但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向往。天上归来,可能是指老人从官场或尘世的喧嚣中归来,白发则是岁月的痕迹。泉南水竹愿为邻,表达了老人希望与自然和谐共处,过着简单而宁静的生活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老人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隐逸情怀和对自然的亲近。

作者介绍
孙蕡

孙蕡
朝代:明

(1334—1389)广东顺德人,字仲衍,号西庵。博学工诗文。明兵下广东,蕡为何真作书请降。洪武中历虹县主簿、翰林典雅。预修《洪武正韵》。出为平原簿,坐事被逮,罚筑京师城垣。旋得释。十五年,起苏州经历,坐累戍辽东。又以尝为蓝玉题画,论死。有《西庵集》。
猜你喜欢

汉宫春·别酒初醒

别酒初醒。
似一番梦觉,屈指堪惊。
犹疑送消寄息,遇著人听。
当初唤作,据眼前、略略看承。
及去了,从头想伊,心下始觉宁宁。
黄昏画角重城。
更伤高念远,怀抱何胜。
良时好景,算来半为愁生。
幽期暂阻,便就中、月白风清。
千万计,年年断除不得,是这些情。

(0)

青玉案·绿槐烟柳长亭路

绿槐烟柳长亭路。
恨取次、分离去。
日永如年愁难度。
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人何处。
解鞍旅舍天将暮。
暗忆丁宁千万句。
一寸柔肠情几许。
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

(0)

千秋岁·半身屏外

半身屏外。
睡觉唇红退。
春思乱,芳心碎。
空馀簪髻玉,不见流苏带。
试与问,今人秀整谁宜对。
湘浦曾同会。
手搴轻罗盖。
疑是梦,今犹在。
十分春易尽,一点情难改。
多少事,却随恨远连云海。

(0)

南歌子·人有纫兰佩

人有纫兰佩,云无出岫心。
扁舟来入碧涛深。
坐见楚咻、儿女变齐音。
但醉双瓶玉,从渠六印金。
此时何处可幽寻。
风定津头、白日照平林。

(0)

清商怨·一段文章种性

一段文章种性。
更谪仙风韵。
画戟丛中,清香凝宴寝。
落日清寒勒花信。
愁似海、洗光词锦。
后夜归舟,云涛喧醉枕。

(0)

鹧鸪天·满眼纷纷恰似花

满眼纷纷恰似花。
飘飘泊泊自天涯。
雨中添得无穷湿,风里吹成一道斜。
银作屋,玉为车。
姮娥青女过人家。
应嫌素面微微露,故着轻云薄薄遮。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邓廷桢 宋应星 岳飞 张泌 左思 毕沅 刘大櫆 陈继儒 张英 鲜于枢 张岱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