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汉文帝,行游霸上园。
遥指新礼道,回瞻渭水原。
倚歌未终曲,慷慨启长叹。
椁发北山石,纻絮斮其间。
左右相嚱嘘,啬夫前致言。
请观秦皇帝,壮哉营郦山。
白日避层阙,银流涸重渊。
玄台玉衡建,幽戺青藜悬。
六宫既同尽,千夫亦何冤。
金汤万年固,陵谷须臾迁。
愚民谅何知,厚葬乃其愆。
片言感宸极,纳谏如转圜。
高陵不夷堑,卑渠泻通泉。
聊供陶冶器,无改山泽观。
当年景遗诏,后世称高贤。
巍巍霸陵庙,迢迢至今安。
忆昔汉文帝,行游霸上园。
遥指新礼道,回瞻渭水原。
倚歌未终曲,慷慨启长叹。
椁发北山石,纻絮斮其间。
左右相嚱嘘,啬夫前致言。
请观秦皇帝,壮哉营郦山。
白日避层阙,银流涸重渊。
玄台玉衡建,幽戺青藜悬。
六宫既同尽,千夫亦何冤。
金汤万年固,陵谷须臾迁。
愚民谅何知,厚葬乃其愆。
片言感宸极,纳谏如转圜。
高陵不夷堑,卑渠泻通泉。
聊供陶冶器,无改山泽观。
当年景遗诏,后世称高贤。
巍巍霸陵庙,迢迢至今安。
这首《霸陵篇》由明代诗人屠应埈所作,通过对汉文帝陵寝——霸陵的描绘与历史反思,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慨和对帝王治国之道的思考。
诗开篇即以“忆昔汉文帝,行游霸上园”引入,将读者带入历史的长河中,追忆汉文帝的行迹。接着,“遥指新礼道,回瞻渭水原”,描绘了霸陵所在之地的壮丽景色,以及文帝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凝望。随后,“倚歌未终曲,慷慨启长叹”,通过文帝的歌声与叹息,展现了他的内心世界,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忧虑。
“椁发北山石,纻絮斮其间”,描述了霸陵的建造过程,石椁的开凿与内部填充物的使用,体现了古代丧葬文化的独特之处。接下来,“左右相嚱嘘,啬夫前致言”,通过旁人的反应和官员的陈述,进一步揭示了文帝身后之事的复杂性。
“请观秦皇帝,壮哉营郦山”,诗人在此处巧妙地将汉文帝与秦始皇进行了对比,强调了两者的不同治国理念。通过“白日避层阙,银流涸重渊”的描绘,展现了秦始皇陵的宏大与奢华,而“玄台玉衡建,幽戺青藜悬”则描绘了霸陵的庄严肃穆与简朴。
“六宫既同尽,千夫亦何冤”,表达了对帝王身后之人的同情,以及对奢华丧葬的批判。“金汤万年固,陵谷须臾迁”,则反映了自然与时间的力量,以及人类文明的脆弱与短暂。
“愚民谅何知,厚葬乃其愆”,诗人在此反思了厚葬之风,认为这并非明智之举。“片言感宸极,纳谏如转圜”,强调了君主听取谏言的重要性。“高陵不夷堑,卑渠泻通泉”,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最后,“当年景遗诏,后世称高贤”,回顾了汉文帝的遗诏,以及他被后人尊称为贤君的事实。“巍巍霸陵庙,迢迢至今安”,以霸陵庙的长久存在,象征着文帝精神的永恒流传。
整首诗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穿梭,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治国之道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