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淡雨初晴,游人恨不胜。
乱山啼蜀魄,孤棹宿巴陵。
影暗村桥柳,光寒水寺灯。
罢吟思故国,窗外有渔罾。
天淡雨初晴,游人恨不胜。
乱山啼蜀魄,孤棹宿巴陵。
影暗村桥柳,光寒水寺灯。
罢吟思故国,窗外有渔罾。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带有些许孤寂的乡村景象。"天淡雨初晴,游人恨不胜"表明在一个刚刚雨过天青的下午,游人们对于这种美好时光感到难以忘怀,但同时也带有一丝无法言说的哀愁。
"乱山啼蜀魄,孤棹宿巴陵"中的"乱山"指的是连绵不绝的群山,而"蜀魄"则是古人对鬼神的一种称呼,这里形容山间的幽深和神秘。"孤棹"意味着独自一人,"宿巴陵"则说明诗人在这个叫做巴陵的地方过夜。在这里,诗人通过自然景物传达了自己的孤独与寂寞。
"影暗村桥柳,光寒水寺灯"描绘的是傍晚时分的乡村情景。"影暗"说明天色已晚,树木投下的影子变得深长起来;"村桥柳"则是乡间常见的情景,柳树旁边的小桥显得格外宁静。"光寒水寺灯"中,"光寒"形容的是傍晚时分微弱而又带有凉意的阳光,而"水寺灯"则指的是河畔寺庙里点起的灯火,这些灯火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孤寂。
"罢吟思故国,窗外有渔罾"中的"罢吟"意味着诗人停止了吟咏诗词,转而陷入对远方家乡的深深思念。"窗外有渔罾"则是说在窗外,有渔夫(打鱼的人)留下的渔网,这里渔网象征着对故土的牵挂和不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乡愁,以及对远方家国的深情思念。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