襁褓予多疾,三年托渭阳。
未能看击瓮,常是戏登床。
转首尘埃里,惊心岁月长。
挽兄赍志去,倾泪入诗章。
襁褓予多疾,三年托渭阳。
未能看击瓮,常是戏登床。
转首尘埃里,惊心岁月长。
挽兄赍志去,倾泪入诗章。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儿时的生活状态和对兄长离去的情感。开篇"襁褓予多疾,三年托渭阳",表达了自己幼年多病,三岁便被送到渭阳寄养的情况,这已经透露出一种不幸与孤独的境遇。
接着"未能看击瓮,常是戏登床",说明作者在儿时由于身体状况,无法参与孩子们打泥丸的游戏,只能在床上玩耍。这两句通过对比,强化了幼年多病、生活不如意的情境。
然后转向成长的思考:"转首尘埃里,惊心岁月长"。这里作者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头发已开始斑白,但内心深处对于时间飞逝的惊讶和无奈。
最后两句"挽兄赍志去,倾泪入诗章",则是对兄长离别的哀伤。作者在这里表达了对兄长的思念之情,以及将这种情感倾注于诗词中的行为。这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情感深度,也体现了古人通过文学来抒发胸臆、寄托情怀的传统。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儿时生活的回忆和对兄长离别的哀伤,展现了作者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
门外春将暮,园林华木残。
灵云消息在,游子莫颟顸。云舒四野,雨泻长空。
花落花开,春来春去。
往复本非移易,迷悟岂有差殊。急回首,不须疑。
嫩竹抽新笋,寒松长旧枝。
灵云亲悟处,眉上更安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