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龙吟,一切音响俱绝。
髑髅眼活,一切色相皆空。觑著即瞎,听著即聋。
堪笑观音大士,无端也證圆通。
枯木龙吟,一切音响俱绝。
髑髅眼活,一切色相皆空。觑著即瞎,听著即聋。
堪笑观音大士,无端也證圆通。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道冲的作品,以枯木龙吟和髑髅眼活为象征,探讨了佛教中关于声音与色相的虚幻本质。"枯木龙吟"描绘出寂静中的微弱声响,暗示世间万物的短暂和无常;"髑髅眼活"则以骷髅的眼孔比喻看透生死后的空灵,表明一切色相皆为梦幻泡影。
"觑著即瞎,听著即聋"进一步强调,对这些现象过于执着只会使人陷入迷惑,失去洞察真相的能力。最后,诗人以观音菩萨为例,笑其即使证得圆通(佛教中的一种悟性境界),也未能完全超越色声之境,揭示了修行的不易和真理的深远。
整首诗语言简洁,寓言深刻,体现了禅宗注重直观体验和超越形式的哲学思想。
去宿江楼,爱留人夜语,频断灯炷。
奈倦情如醉,黑甜清午。
谩道迎薰何曾是,簟纺成浪衣成雨。
茶瓯注。
新期竹院,残梦连渚。
应误。
重帘凄伫。
记井刀剪翠,秋扇留句。
信那回轻道,而今归否。
十二曲阑随意凭,楚天不放斜阳暮。
沈吟处。
池草暗喧蛙鼓。
锦水双龙,鞭风驾霆,来游璧池。
有一龙跃出,精神电烨,一龙战退,鳞甲天飞。
一样轩拏,殊途升蛰,造化真同戏小儿。
时人眼,总羡他腾踏,笑我卑栖。
促装且恁西归。
信自古功名各有时。
但而今莫问,谁强谁弱,只争些时节,来速来迟。
无地楼台,有官鼎鼐,命到亨通事事宜。
三年里,看龙头独露,雁塔同题。
一部周官,学间渊源,山齐得来。
最雄姿直气,不涂脂粉,仙风道骨,不涴尘埃。
万里青云,相期阔步,底事向天门折翼回。
君知否,这白衣御史,卿相胚胎。
时人休用惊猜。
机会到功名节节催。
看蒲质易凋,何如松茂,菊花已老,须是梅开。
万事何难,时来得做,且信天工次第排。
从今去,愿径游璧水,直上兰台。
四海中间,第一清流,惟有可齐。
看平生践履,真如冰玉,雄文光焰,不涴尘埃。
无佑诸贤,纷纷台省,惟有景仁招不来。
狂澜倒,独中流砥柱,屹立崔嵬。
挂冠有请高哉。
但清庙正需梁栋材。
便撑舟野水,出航巨海,有官鼎鼐,无地楼台。
制菊龄高,看萸人健,万顷秋江入寿杯。
经纶了,却驭风骑气,阆苑蓬莱。
一叶新凉,又是西风,吹转素商。
揽玉壶英气,锺为人物,银河精采,融作文章。
司巧天公,搀先七夕,分付天孙云锦裳。
骑龙凤,自九霄飞至,万丈光芒。
早年奏赋长杨。
饱挹尽瀛洲风露香。
问石渠天禄,借将班马,荷山锦水,暂作龚黄。
药省春风,薇垣夜月,合佩仙花侍玉皇。
明年里,饮寿椒何处,宣劝持觞。
万里清风,吹送锦帆,入南浦云。
看拂天旌旆,攀留不住,迷津舸舰,歌舞相迎。
二许家声,三洪地望,今代风流第一人。
蜚英早,合词林视草,书阁翻芸。
飞刍远饷三军。
特借作红莲入幕宾。
把西山暮雨,暂时收卷,荷山明月,小试平分。
苏醒枯鱼,剔除深蠹,个是人间有脚春。
难淹久,看诏催入侍,香案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