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马伯庸御史奉使河西八首·其二》
《送马伯庸御史奉使河西八首·其二》全文
元 / 袁桷   形式: 古风

咏歌者谁子,被发号天明。

妇死不复悲,失儿谁与耕!

承平五十载,不识战与争。

残雪流银液,我泪同其倾。

古云百二险,夸诞生甲兵。

孰能转夷途,历劫永清宁。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战乱后生活的女性形象,她失去了亲人,面对着生活的艰难和孤独。诗中通过“被发号天明”这一细节,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失去丈夫和孩子,这位女性似乎已经失去了对生活的哀伤,这背后可能蕴含着对命运的无奈接受或是坚强的自我保护。

“妇死不复悲,失儿谁与耕!”这两句直接揭示了人物的困境,失去亲人的痛苦与生活必需的劳作之间的矛盾,凸显了战乱给个体带来的巨大创伤。

“承平五十载,不识战与争。”通过对比和平时期与战乱时期的差异,强调了和平的珍贵以及战乱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破坏。

“残雪流银液,我泪同其倾。”将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相联系,残雪的融化如同泪水的流淌,形象地表达了人物内心的悲痛与无助。

“古云百二险,夸诞生甲兵。”引用古代关于边防险要的说法,暗示了战争的起源与国家的安全问题,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和平的渴望。

“孰能转夷途,历劫永清宁。”表达了对改变现状、实现长久和平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变革的期待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历史背景的融合,深刻反映了战乱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以及人们对和平的渴望与追求。

作者介绍

袁桷
朝代:元   字:伯长   号:清容居士   籍贯:庆元路鄞县   生辰:1266—1327

(1266—1327)庆元路鄞县人,字伯长,号清容居士。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猜你喜欢

送董原汉之南光禄卿

玺书仍下泖湖浔,绿鬓卿曹岂滞淫。

四海旧传三杰疏,一官今见九朝心。

冰霜省署真无改,雨露园陵意转深。

欲问长安望中色,凤皇台上有晴阴。

(0)

御史大夫南充王公俯为先君子作传悲感之极情见乎辞

中丞自握如椽笔,绝胜班生在石渠。

片语褒能光日月,千秋事敢借吹嘘。

从看京兆阡头草,长护延陵墓里书。

纵有鲛人一掬泪,不堪持报愧恩虚。

(0)

送长谷徐先生赴罗仙翁约炼药玉阳山房·其一

青鸟衔书向薜萝,下元今日上升多。

西行侍者还徐甲,无上仙人是大罗。

玉柱故应句曲有,瑶箱只待阿环过。

三天倘草诸公制,谁应宏词第一科。

(0)

黎惟敬内翰自南海访余吴兴登岘山分韵·其二得湘字

岘山亦是关情地,屈指从君话旧长。

此夕梅花辞大庾,十年秋雁隔清湘。

应徐笔底多陈迹,吴粤尊前暂一乡。

披藓为磨方石在,祇凭诗句敌襄阳。

(0)

过滁州赠太仆簿许元复

邮亭徙倚对斜晖,宦兴如君可不微。

小吏时时牵马过,新书种种换鹅归。

苍山迹忆环滁古,青史人堪拟岘非。

胜具自来饶许掾,莫教春色负褰衣。

(0)

谢中丞翁公孺参

宪府寒开济上春,百城公吏望清尘。

櫜鞬不动趋庭色,杯酒还叨入幕宾。

末路雕虫惊眄睐,当年塞马出酸辛。

投君明月寻堪掩,何处能无按剑人。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田顼 成克巩 沈焕 毕大节 幸元龙 邓玉宾 耶律洪基 王翱 金昌绪 尹懋 谭意哥 段文昌 周煇 陆凯 陈鎏 朱之瑜 陈希烈 张正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