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海累臣,上林天子。镜芗亭畔伤心事。
霜空木落雁衔书,归期回首初春是。
碧草颓垣,紫苔唐肆。濒江吊古堪流涕。
祗缘身未到边关,不知洪皓含悲地。
穷海累臣,上林天子。镜芗亭畔伤心事。
霜空木落雁衔书,归期回首初春是。
碧草颓垣,紫苔唐肆。濒江吊古堪流涕。
祗缘身未到边关,不知洪皓含悲地。
这首词以"穷海累臣"和"上林天子"为起笔,形象地描绘了被贬谪的臣子与高高在上的皇帝之间的对比,暗示了诗人的境遇。"镜芗亭畔伤心事"直接点出诗人对往事的追忆,可能是在此亭中发生了令人心痛的事件。
"霜空木落雁衔书"描绘了一幅秋日景象,大雁传递着远方的信息,然而诗人却只能期待归期,而那初春的到来似乎遥不可及,寓言了他内心的期盼与失落。
"碧草颓垣,紫苔唐肆"通过荒凉的景物,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凭吊,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濒江吊古堪流涕"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面对江水,诗人不禁泪流满面,对古人之事感到悲伤。
最后两句"祗缘身未到边关,不知洪皓含悲地",诗人自嘲未能亲历边关的困苦,不知像南宋名臣洪皓那样饱受贬谪之苦的地方,暗含对自己境遇的无奈和对历史英雄的仰慕。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借景抒怀,展现了诗人身处逆境时的哀愁与对历史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