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山亦是关情地,屈指从君话旧长。
此夕梅花辞大庾,十年秋雁隔清湘。
应徐笔底多陈迹,吴粤尊前暂一乡。
披藓为磨方石在,祇凭诗句敌襄阳。
岘山亦是关情地,屈指从君话旧长。
此夕梅花辞大庾,十年秋雁隔清湘。
应徐笔底多陈迹,吴粤尊前暂一乡。
披藓为磨方石在,祇凭诗句敌襄阳。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黎惟敬内翰自南海访余吴兴登岘山分韵(其二)得湘字》。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首句“岘山亦是关情地”,点明了岘山作为情感寄托之地的意义,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来访的喜悦之情。接着,“屈指从君话旧长”一句,以屈指计数的方式,生动地描绘了两人久别重逢后,回忆往昔、畅谈往事的情景,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此夕梅花辞大庾,十年秋雁隔清湘”两句,运用了梅花与秋雁这两个富有季节感的意象,分别象征着离别与相思。梅花辞别大庾岭,暗示着朋友之间的离别;十年间,秋雁飞越清湘,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两地相隔的遥远,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的不舍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应徐笔底多陈迹,吴粤尊前暂一乡”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想象朋友在书写时,笔下流淌的是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感慨;在吴粤之地相聚时,仿佛暂时回到了共同的故乡,体现了友情的深厚与心灵的契合。
最后,“披藓为磨方石在,祇凭诗句敌襄阳”两句,以自然景象为喻,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披藓磨石,象征着诗人对友情的珍惜与维护,而“凭诗句敌襄阳”则表明了诗人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对友情的赞美与纪念,如同襄阳一样,成为永恒的记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对时光流逝、友情珍贵的深刻感悟。
奉萱堂上,人争道、七十古来稀有。
满面春潮双鬓雪,天教乐寿。
清惠家风,文庄壸政,宦族传来久。
喜逢诞日,婺星光,映台斗。
好是一颗明珠,三秋高捷,拟占青云首。
膝下诸孙森立,綵服相辉左右。
东海桃红,洞庭橘熟,同荐松花酒。
愿期千岁,瑶池重会金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