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恒存安乐窝,终宵举酒对嫦娥。
庾楼登罢情何限,袁渚游来兴更多。
天上有时还朏朒,人间终是隔烟波。
何如借得星槎便,直入广寒相踏歌。
到处恒存安乐窝,终宵举酒对嫦娥。
庾楼登罢情何限,袁渚游来兴更多。
天上有时还朏朒,人间终是隔烟波。
何如借得星槎便,直入广寒相踏歌。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月夜美景的深深沉醉与向往。首句“到处恒存安乐窝”表达了诗人无论身处何处都能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快乐,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心境。接着“终宵举酒对嫦娥”,将饮酒赏月的场景诗意化,仿佛与月中仙子嫦娥共饮,增添了浪漫与神秘色彩。
“庾楼登罢情何限,袁渚游来兴更多”两句,通过具体地点的转换,展现了诗人情感的丰富与变化。庾楼和袁渚都是古代文人雅士常游之地,诗人在这里不仅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当下生活的珍惜。
“天上有时还朏朒,人间终是隔烟波”则体现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与对人间世事的感慨。朏朒指的是月亮由圆变缺的过程,象征着事物的无常与变化;而“人间终是隔烟波”则表达了对现实与理想之间距离的无奈与感慨。
最后,“何如借得星槎便,直入广寒相踏歌”表达了诗人渴望超越现实,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希望借助某种神奇的力量直接进入月宫,与月中仙子一同歌唱,实现心灵的自由与超越。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精神。
贪闲心不受嚣尘,六十年馀自在身。
爱水爱山三益友,如冰如玉两闲人。
言无拘畏诗多健,酒借豪华力有神。
闻说山中丞相语,与君心事最相亲。
少年时节,见皇州灯火,衣冠朝市。
天汉桥边瞻凤辇,帘幕千家垂地。
人似神仙,身游佛国,谪堕红尘里。
如今憔悴,渐无往岁欢味。
此夜帝里喧传,太平祥瑞,有街头人醉。
更值端门新又起,楼阙千兵严卫。
朝野多欢,边庭初静,歌舞方腾沸。
良宵好景,异时多少遗事。
暗帘吹雨,怪西风梧井,凄凉何早。
一寸柔情千万缕,临镜霜痕惊老。
雁影关山,蛩声院宇,做就新怀抱。
湘皋遗佩,故人空寄瑶草。
已是摇落堪悲,飘零多感,那更长安道。
衰草寒芜吟未尽,无那平烟残照。
千古闲愁,百年往事,不了黄花笑。
渔樵深处,满庭红叶休扫。
宫烟晓散春如雾。参差护晴窗户。
柳色初分,饧香未冷,正是清明百五。临流笑语。
映十二阑干,翠嚬红妒。
短帽轻鞍,倦游曾遍断桥路。东风为谁媚妩。
岁华顿感慨,双鬓何许。
前度刘郎,三生杜牧,赢得征衫尘土。心期暗数。
总寂寞当年,酒筹花谱。付与春愁,小楼今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