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宁德李大华死倭难》
《宁德李大华死倭难》全文
明 / 庞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梓里人豪入史评,撄城遗烈太常旌。

光华浮世谁无死,忠荩如公不浪生。

宁泮早占池尽赤,番山长羡月孤明。

纷纶节概应千古,结草先传抗杜兵。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庞嵩对宁德李大华英勇抗击倭寇事迹的赞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表达了对李大华忠诚与勇敢精神的高度评价。

首联“梓里人豪入史评,撄城遗烈太常旌”描绘了李大华在家乡被视为豪杰,其英勇事迹被载入史册,并受到朝廷的表彰。这里通过“梓里”、“撄城”等词,形象地展现了李大华在家乡和战场上的英雄形象。

颔联“光华浮世谁无死,忠荩如公不浪生”强调了生命虽短暂,但忠诚与勇敢的价值永恒。诗人认为,在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中,每个人都有可能面对生死考验,而像李大华这样忠诚的人,他们的生命价值远非虚度。

颈联“宁泮早占池尽赤,番山长羡月孤明”运用了两个典故。前句“宁泮早占池尽赤”可能是指李大华在战斗中勇猛无比,甚至将战场染红;后句“番山长羡月孤明”则可能象征着李大华的忠诚与勇敢如同月光般明亮,令人敬仰。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进一步突出了李大华的英勇形象。

尾联“纷纶节概应千古,结草先传抗杜兵”总结了李大华的英勇事迹将流传千古,他的抗倭行为如同古代结草报恩的故事一样,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这里不仅赞扬了李大华的英勇,也寄托了对后人学习其精神的期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李大华英勇事迹的赞美,表达了对忠诚、勇敢和牺牲精神的崇高敬意,同时也激励后人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作者介绍

庞嵩
朝代:明   字:振卿   籍贯:广东南海

庞嵩,字振卿,学者称弼唐先生,广东广州府南海县张槎弼唐村人(今属佛山市禅城区张槎街道)。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举人,后任应天府通判,代理府尹八年。后任南京刑部员外郎,升郎中。调任云南曲靖知府,晚年受聘至西宁县(今郁南)讲学,培养生员不少。著有《太极解图书解》、《弼唐遗言》和《弼唐存稿》。
猜你喜欢

渔阳挝

汉阳天地蕴奇处,往往卓荦出豪英。

蹀?鼓史才三挝,至今逢逢闻其声。

伤哉鹦鹉遭网罗,得无招忌蜚盛名。

黄祖固褊急,曹瞒实忮者。

于晋称良史,书盾穿乃舍。

(0)

用少陵寄李白二十韵留别李少府白倩

知己从何觅,风尘有此人。

鸡谈超世俗,鹤骨见精神。

人笑痴如梦,吾知屈必伸。

君应追李白,我自愧汪伦。

相见休嫌晚,论交恰喜新。

深情原合辙,妙契果同尘。

正忆家乡远,聊凭笑语亲。

沧桑小惊变,烽火苦吟身。

世乱难为别,途穷易率真。

风云终际会,天地必回春。

莫叹才难遇,相期德有邻。

养和须养气,忧道不忧贫。

未免奉迎拙,何妨落拓频。

鹭鸥皆伴侣,虮虱亦王臣。

赋命无金马,前身或石麟。

箫同吹伍相,裘已敝苏秦。

遇合联胶漆,追陪其夕辰。

两心怀管鲍,一意慕雷陈。

客路催风笛,离筵怅水滨。

还来应就菊,杯酒话津津。

(0)

纳稼三首·其三

莎坂玉霜浓,垂鞭过碧峰。

烟村呼父老,穑事访从容。

故地原难较,今秋得未逢。

报章披更喜,大有慰三农。

(0)

九松山

远峰近岭率成童,是处丸丸特郁葱。

独树也知依佛地,别传何乃盛花宫。

翠微背指横朝霭,清籁徐飘下碧空。

渐近边关秋果好,黄云漠漠飏西风。

(0)

邹一桂牡丹兰花折枝

国香自合独称兰,国色还须让牡丹。

偶尔写生涵至理,世间两美合应难。

(0)

题翠云山房

翠云山房阒以静,暮春清跸一经临。

连林新绿间旧绿,入户泉音复鸟音。

景齐今昔邈澄观,兴寄烟霞悦道心。

拟骖岩鹿凌绝顶,见人蓦入青枫深。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唐文治 佛图澄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陈去病 胡旦 王季烈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