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里人豪入史评,撄城遗烈太常旌。
光华浮世谁无死,忠荩如公不浪生。
宁泮早占池尽赤,番山长羡月孤明。
纷纶节概应千古,结草先传抗杜兵。
梓里人豪入史评,撄城遗烈太常旌。
光华浮世谁无死,忠荩如公不浪生。
宁泮早占池尽赤,番山长羡月孤明。
纷纶节概应千古,结草先传抗杜兵。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庞嵩对宁德李大华英勇抗击倭寇事迹的赞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表达了对李大华忠诚与勇敢精神的高度评价。
首联“梓里人豪入史评,撄城遗烈太常旌”描绘了李大华在家乡被视为豪杰,其英勇事迹被载入史册,并受到朝廷的表彰。这里通过“梓里”、“撄城”等词,形象地展现了李大华在家乡和战场上的英雄形象。
颔联“光华浮世谁无死,忠荩如公不浪生”强调了生命虽短暂,但忠诚与勇敢的价值永恒。诗人认为,在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中,每个人都有可能面对生死考验,而像李大华这样忠诚的人,他们的生命价值远非虚度。
颈联“宁泮早占池尽赤,番山长羡月孤明”运用了两个典故。前句“宁泮早占池尽赤”可能是指李大华在战斗中勇猛无比,甚至将战场染红;后句“番山长羡月孤明”则可能象征着李大华的忠诚与勇敢如同月光般明亮,令人敬仰。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进一步突出了李大华的英勇形象。
尾联“纷纶节概应千古,结草先传抗杜兵”总结了李大华的英勇事迹将流传千古,他的抗倭行为如同古代结草报恩的故事一样,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这里不仅赞扬了李大华的英勇,也寄托了对后人学习其精神的期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李大华英勇事迹的赞美,表达了对忠诚、勇敢和牺牲精神的崇高敬意,同时也激励后人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知己从何觅,风尘有此人。
鸡谈超世俗,鹤骨见精神。
人笑痴如梦,吾知屈必伸。
君应追李白,我自愧汪伦。
相见休嫌晚,论交恰喜新。
深情原合辙,妙契果同尘。
正忆家乡远,聊凭笑语亲。
沧桑小惊变,烽火苦吟身。
世乱难为别,途穷易率真。
风云终际会,天地必回春。
莫叹才难遇,相期德有邻。
养和须养气,忧道不忧贫。
未免奉迎拙,何妨落拓频。
鹭鸥皆伴侣,虮虱亦王臣。
赋命无金马,前身或石麟。
箫同吹伍相,裘已敝苏秦。
遇合联胶漆,追陪其夕辰。
两心怀管鲍,一意慕雷陈。
客路催风笛,离筵怅水滨。
还来应就菊,杯酒话津津。
《用少陵寄李白二十韵留别李少府白倩》【清·沈梧】知己从何觅,风尘有此人。鸡谈超世俗,鹤骨见精神。人笑痴如梦,吾知屈必伸。君应追李白,我自愧汪伦。相见休嫌晚,论交恰喜新。深情原合辙,妙契果同尘。正忆家乡远,聊凭笑语亲。沧桑小惊变,烽火苦吟身。世乱难为别,途穷易率真。风云终际会,天地必回春。莫叹才难遇,相期德有邻。养和须养气,忧道不忧贫。未免奉迎拙,何妨落拓频。鹭鸥皆伴侣,虮虱亦王臣。赋命无金马,前身或石麟。箫同吹伍相,裘已敝苏秦。遇合联胶漆,追陪其夕辰。两心怀管鲍,一意慕雷陈。客路催风笛,离筵怅水滨。还来应就菊,杯酒话津津。
https://shici.929r.com/shici/mj6ZRQ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