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香自合独称兰,国色还须让牡丹。
偶尔写生涵至理,世间两美合应难。
国香自合独称兰,国色还须让牡丹。
偶尔写生涵至理,世间两美合应难。
此诗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题为《邹一桂牡丹兰花折枝》。诗中以“国香”与“国色”分别比喻牡丹与兰花,赞美两者皆为花中之冠,各有千秋。首句“国香自合独称兰”,将兰花喻为国香,独树一帜,强调其香气之独特与高雅;次句“国色还须让牡丹”,则将牡丹视为国色,以其雍容华贵的形象,衬托出兰花的清丽脱俗。后两句“偶尔写生涵至理,世间两美合应难”,则进一步阐述了艺术创作中对自然美的捕捉与表达,以及两种不同风格之美在现实中难以同时并存的道理。整诗通过对比与融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艺术创作的独到见解。
吁嗟乎!故园平安语不闻,有竹巳等申池焚。
秋声可听在何所,异乡看画得墨君。
墨君落落扫俗熊,以趣为上入三昧。
湖州之书亦抗行,息斋之谱或相配。
签题藏弆瓠尊翁,翁画竹与梅兰同。
元章万玉图未见,此卷意外今相逢。
故乡何日朋簪盍,乐郊歌咏相酬答。
平生未访梅花村,今宵梦绕梅花塔。
塔中道人真绝伦,橡林画隐终其身。
那能天地干戈际,不作东西南北人。
水凭地面高,峡束江身窄。
上流滔滔波,下撼磊磊石。
水石两相斗,大声日漰湱。
珠玑乱飘洒,羽箭相激射。
回飙卷飞雪,惊涛溅高壁。
孤舟尔何物,乃与水角力。
百丈入云牵,䠥躠走山脊。
千指胶一缆,疲极不遑息。
三老目始炬,心神注石隙。
退尺进则寸,从午直到夕。
布帆幸无恙,举船犹墨色。
东洋况逼近,闻险忘晡食。
篷窗暂假寐,坐失千峰碧。
梦里闻风声,依然荡心魄。
雨余天晴风乱吹,雄虹饱水首下垂。
雷公鞭之不肯起,幻作长桥掉其尾。
我来正值暮秋天,江水江风欲化烟。
万里澄空天洗出,一轮高涌古婵娟。
夜静塔铃云外语,宵深鸥鸟沙际眠。
划然长啸江水立,清寒直偪鱼龙骨。
手持铁笛船头坐,寡鹄离莺吹入破。
拥被江心梦不成,可有羽衣掠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