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龙学侍郎清河侯张公挽词二首·其一》
《龙学侍郎清河侯张公挽词二首·其一》全文
宋 / 范成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白水名多士,清河最有声。

人危孔北海,帝识柳宜城。

蜀险谈间固,蛮讧檄到平。

凌烟何处在,风雨上铭旌。

(0)
注释
白水:比喻众多有才之人。
名:出名。
清河:指代某个著名人物或地区。
孔北海:历史上的孔融,以其英勇和才智闻名。
识:识别,赏识。
柳宜城:又一个历史人物,可能因其才华被提及。
蜀险:蜀地的险峻地形。
谈间固:在谈论中显得稳固,形容人的坚定。
檄到平:一纸檄文就能平定战乱。
凌烟:古代表彰功臣的凌烟阁。
何处在:在哪里。
风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环境。
铭旌:镌刻功绩的旗帜。
翻译
众多才子如白水般出名,清河尤为显著。
人们称赞孔北海身处危难时的英勇,皇帝也识得柳宜城的才能。
在谈论蜀地的险峻时显得坚定,一纸檄文就能平定蛮乱。
那些功勋卓著的人在哪里呢?他们的事迹只能在风雨中依稀可见,铭记在旌旗之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为张公(龙学侍郎清河侯)所作的挽词之一,表达了对张公的敬仰和对其功绩的赞扬。首句“白水名多士”以白水比喻人才众多,暗示张公在当时名望甚高;“清河最有声”进一步强调了他在清河一带的声誉。

接着,“人危孔北海”借孔北海(即孔融)的典故,赞誉张公在危难之际展现出的高尚节操;“帝识柳宜城”则将他比作柳下惠,意指其德行受到皇帝的认可。这两句描绘了张公的道德品质和政治才能。

“蜀险谈间固”描述了张公在处理蜀地险要事务时的坚定与稳固,显示出他的智谋和领导力;“蛮讧檄到平”则赞美他通过檄文平定蛮乱,展现了军事才能和安抚边疆的功绩。

最后两句“凌烟何处在,风雨上铭旌”表达了对张公身后荣誉的追思,想象他的画像(凌烟阁)在风雨中依然高挂,表彰他的丰功伟绩。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是对逝者高尚人格和卓越贡献的深情缅怀。

作者介绍
范成大

范成大
朝代:宋   字:致能   号:称石湖居士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126-1193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
猜你喜欢

夜梦游一野人家万竹苍寒老翁款留意甚厚予题诗赠之独记一联云与谁共住只明月所可论交惟此君觉足成之亦梦中意也

一径苍寒长绿筠,鸡声人语隔林闻。

与谁共住祇明月,所可论交惟此君。

世事乘除天已定,人生劳逸念中分。

卜邻倘许通来往,分我南山一片云。

(0)

寄答颜长道·其二

贫病忧居士,雕虫累壮夫。

不能羞齿颊,幸免葬江湖。

疲马甘垂首,游鹰不应呼。

为谁归未得,山水故乡居。

(0)

次韵德麟植桧

种木待成材,聊为十年事。

日中趋百里,宁问万牛费。

植桧三尺强,已有凌云气。

生世能几何,拟作千岁计。

众人笑拍手,君子用其意。

萧萧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名以金石交,椿杨岂奴婢。

缅怀万仞颠,千丈蔚苍翠。

蟠根泉石底,用意霜雪外。

宁须大厦才,坐待斧斤至。

散为风雨声,密作牛马蔽。

(0)

宴黄提刑致语口号

当年天下无双誉,此日朝中第一人。

坐使黄流随指顾,即看丹阁画精神。

天威行复朝三接,和气今如物再春。

肯驻行轩慰离索,听歌举白莫辞频。

(0)

赠周秀才二首·其一

与君世好自比邻,丰悴相从久更亲。

急棹小舟来取别,固知风味似前人。

(0)

徐仙书三首·其二

诗成已作客儿语,笔下还为鲁直书。

岂是神仙未贤圣,不随时事向人疏。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裴光庭 耶律隆绪 姚月华 陈均 韦丹 蔡必胜 包播 裴廷裕 范纯礼 蓝采和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