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小志已足,时清免负薪。
卑栖且得地,荣耀不关身。
自爱赏心处,丛篁流水滨。
荷香度高枕,山色满南邻。
道在即为乐,机忘宁厌贫。
却愁丹凤诏,来访漆园人。
官小志已足,时清免负薪。
卑栖且得地,荣耀不关身。
自爱赏心处,丛篁流水滨。
荷香度高枕,山色满南邻。
道在即为乐,机忘宁厌贫。
却愁丹凤诏,来访漆园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生活状态。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官职已感满足,能够摆脱世俗的重负,过着一种清贫但自在的生活。
"卑栖且得地,荣耀不关身"一句,体现了诗人的超然态度,虽居于卑微的地位,但心中自有所得,不再为外界的荣耀所牵绊。
"自爱赏心处,丛篁流水滨"则是诗人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喜悦和欣赏,以及与自然亲近的情景描写。这里的“丛篁”指的是竹林中的小溪,它与流水滨边相呼应,营造出一幅宁静自然的画面。
"荷香度高枕,山色满南邻"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居所的美丽环境。荷花的清香飘至枕边,山色的苍翠映照在周围的环境中,构建出一个宁静、和谐的生活空间。
"道在即为乐,机忘宁厌贫"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物质财富的淡泊。只要内心有道,即使是贫穷的生活也能感到快乐,而不再去计较物质上的得失。
最后两句"却愁丹凤诏,来访漆园人"则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牵挂和担忧。尽管诗人已经超然世外,但仍然会为国家的政令和朝廷的召唤而感到忧虑。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一种隐逸自在,同时又不完全脱离现实关怀的情感态度。
年年社日,啄草到人家,红襟翠尾。
双栖藻井,任软语商量起。回避时逢戊巳。
却怪唧哝帘幕底。香泥静落空梁,偏点染乌皮几。
厌说灵卑宫里。那有玉真娘,荒唐谈鬼。
道康堪笑,化作青衣有几。
不若将巢亟毁,又何必、留爪待彼。
从今不梦华胥,旧迹呼童尽洗。
清霜压东郊,寒籁号北牖。
出门无所适,动诣素心友。
发瓮倾冻酷,脍鲜斫巨口。
辉辉明烛光,肝胆此可剖。
脱身风幢中,所剩持螯手。
谁知岁寒夜,复此共杯酒。
元龙气未除,竹马期敢负。
百年尽今夕,那暇图不朽。
作达信有涯,生天独甘后。
及时且斟酌,不薄乃云厚。
渐畏人影乱,即欢变回首。
一身堕地来,恨事常八九。
饮罢夜气高,落落数星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