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椎博浪当筵舞。盐调冰浴初登俎。蛇毒试先探。
镶银宜髻簪。扶胥江口庙。望断西归棹。
到岸诵心经。如尝禅味清。
挥椎博浪当筵舞。盐调冰浴初登俎。蛇毒试先探。
镶银宜髻簪。扶胥江口庙。望断西归棹。
到岸诵心经。如尝禅味清。
这首《菩萨蛮》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南洋果品的独特魅力,尤其是对一种未明确指出的南洋水果的生动刻画。开篇“挥椎博浪当筵舞”,以生动的动作描写,仿佛在宴席上,舞者挥动着长矛,跳起了热烈的舞蹈,营造出一种欢快热闹的氛围。接着“盐调冰浴初登俎”,描述了这种水果经过精心处理后,被摆上了餐桌,通过盐调和冰浴的方式,既保持了水果的新鲜,又增添了独特的风味。
“蛇毒试先探”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暗示了品尝前的谨慎与好奇,如同探查未知的危险,同时也表达了对水果新鲜度和安全性的重视。“镶银宜髻簪”则将水果的精致与华美展现出来,仿佛是女子发髻上的装饰,既实用又美观,体现了水果的珍贵与高雅。
“扶胥江口庙”和“望断西归棹”两句,将场景从宴席转移到了更广阔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中,暗示了水果的来源可能遥远,可能是从扶胥江口这样的地方运来的,而“西归棹”则可能是指水果从远方归来,或是人们期待着水果的再次到来。这些描绘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境深度,也让人感受到南洋果品背后的文化与历史。
最后,“到岸诵心经。如尝禅味清。”这两句将对水果的品尝上升到了精神层面,通过诵读心经,体验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清静,如同品尝到了禅的味道。这不仅是对水果美味的赞美,更是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感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审美情趣。
整体而言,这首《菩萨蛮》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想象,将南洋果品的美味与文化内涵巧妙融合,不仅展现了水果的诱人之处,也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淮海元龙公辈流,何劳老手镇方州。
雍容行色自登览,邂逅故人仍倡酬。
眼界早惊云子熟,官期能为荔枝留。
临分莫话中原事,想见家山只梦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