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愁是病是寒欺,斜倚熏笼力不支。
我若梦中传彩笔,好图一幅病西施。
是愁是病是寒欺,斜倚熏笼力不支。
我若梦中传彩笔,好图一幅病西施。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病态之美的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病弱与慵懒的姿态。首句“是愁是病是寒欺”以疑问句式开篇,巧妙地将愁绪、疾病与寒冷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哀婉的氛围。接着,“斜倚熏笼力不支”一句,生动地刻画了女子无力地倚靠在熏笼旁的形象,暗示了她身体的虚弱和精神的疲惫。
“我若梦中传彩笔,好图一幅病西施”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这位病态女子美的赞叹与向往。这里借用“病西施”的典故,将女子与古代著名的美女西施相提并论,强调了她的美丽并非仅限于外貌,更在于那份病态中的独特韵味。同时,诗人想象自己在梦中能够用彩笔描绘出她的美,既是对女子美的高度肯定,也流露出诗人对其形象的深深喜爱与渴望捕捉其美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女子病态美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个人情感的细腻与丰富,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美的独特理解和追求。通过对比与联想,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令人心生怜惜又充满魅力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过雨亭台,凝望里、闲愁相接。
念沧溟尘起,飘零华发。
海燕双栖回首处,蘼芜一带伤心别。
看垂杨、依旧满东风,难禁折。丝更理,香囊结。
纨再纴,湘裙褶。想蓬莱初度,落花时节。
江上不堪人正远,天涯又是春将歇。
记小楼、西畔剪征衫,前三月。
与君分手匆匆,且听忼慨樽前语。
宁如闺阁,上流作别,女儿絮絮。
花鸟关情,英雄无泪,偏于此处。
但故园莺老,疏篱竹嫩,春酿熟,须归去。
风雨隋宫萧瑟。垂杨里、暮鸦终古。
依依岁月,伤心多少,犹如此树。
故人携酒,离迷欲断,竹西归路。
奈星星、短发不堪牢落,作冲冠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