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柳车旁过暮春,五陵斜日见孤臣。
吞声对陨千秋泪,把臂惊存万死身。
虚有风雷归汗漫,敢期沧海变逡巡。
西来倘问平原馆,国士于今定几人。
广柳车旁过暮春,五陵斜日见孤臣。
吞声对陨千秋泪,把臂惊存万死身。
虚有风雷归汗漫,敢期沧海变逡巡。
西来倘问平原馆,国士于今定几人。
这首诗《答明卿(其一)》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通过描绘暮春时节广柳车旁的景象,以及五陵斜日下孤独臣子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联“广柳车旁过暮春,五陵斜日见孤臣”以广柳车为背景,暮春时节,夕阳斜照在五陵之上,映衬出一位孤独的臣子形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沉的氛围。
颔联“吞声对陨千秋泪,把臂惊存万死身”运用夸张的手法,描述了诗人面对历史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无常时,内心涌动的复杂情感。吞声,表示内心的悲痛难以言表;陨泪,象征着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深切哀悼;把臂,暗示与历史人物的共鸣或对未来的担忧;惊存,表达了对生命脆弱和不可预知性的警醒。
颈联“虚有风雷归汗漫,敢期沧海变逡巡”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风雷归汗漫,比喻历史的变迁如同自然界的风雨雷电,无法控制;不敢期待沧海变逡巡,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改变历史进程的无力感和对现状的无奈接受。
尾联“西来倘问平原馆,国士于今定几人”以假设的问答形式收束全诗,引出了对人才流失和国士难寻的忧虑。平原馆,古代接待文士的场所,这里借指人才聚集之地;国士,指国家的杰出人才。这一问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当今社会人才稀缺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人才辈出的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场景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个人命运以及人才价值的深刻思考,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历史反思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