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辞冒风雨,地胜此经过。
径滑人留迹,林寒鸟在柯。
疏狂缘醉甚,老病得閒多。
更欲寻禅侣,青山共薜萝。
不辞冒风雨,地胜此经过。
径滑人留迹,林寒鸟在柯。
疏狂缘醉甚,老病得閒多。
更欲寻禅侣,青山共薜萝。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冒雨探访昭觉禅院的场景,展现了雨中行进的艰难与禅院环境的清幽。首句“不辞冒风雨”直接点明了诗人不畏艰难的决心,展现出其坚韧的精神风貌。接着,“地胜此经过”则通过赞叹禅院所在之地的优美,表达了对目的地的期待和敬仰。
“径滑人留迹,林寒鸟在柯”两句,生动描绘了雨后小径湿滑,行人留下足迹的情景,以及林间因雨水而显得寒冷,鸟儿栖息枝头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或许是对世事变迁的感慨,或是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疏狂缘醉甚,老病得閒多”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性格特点和生活状态。他以“疏狂”自居,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放纵自己,但这种放纵的背后,可能更多的是对现实的逃避或对自由的渴望。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不适使得他有了更多闲暇的时间,这或许也是他能够深入思考、享受自然之美的契机。
最后,“更欲寻禅侣,青山共薜萝”表达了诗人希望在自然与禅宗的结合中寻找心灵的慰藉,与山林中的禅侣共度时光的愿望。这不仅体现了他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也反映了他对和谐自然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与人生的态度,以及对精神世界探索的渴望,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
长爱陶先生,闲居弃官后。
床上卧看书,门前自栽柳。
低徊顾微禄,毕竟谁挽袖。
索莫秋后蜂,青荧晓天宿。
惟将不系舟,托此春江溜。
尺书慰穷独,秀句惊枯朽。
遥知新堂夜,明月入杯酒。
千里共清光,照我茅檐漏。
高栋虚窗五月凉,客来扫地旋焚香。
白云低绕明月观,涨海东流清暑堂。
病久渴心思沆瀣,梦回馀念属潇湘。
老人夫妇修行久,此处从今是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