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好山水,奇光惬清节。
饱饫烟霞气,溶溶一腔雪。
摩挲三尺剑,尚带焉耆血。
回首誓师时,浩歌声激烈。
迸入五色肠,翻觉八叉拙。
迩来染翰余,泊然味禅悦。
踏遍好山水,奇光惬清节。
饱饫烟霞气,溶溶一腔雪。
摩挲三尺剑,尚带焉耆血。
回首誓师时,浩歌声激烈。
迸入五色肠,翻觉八叉拙。
迩来染翰余,泊然味禅悦。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张怀泗对杨蓉裳先生芙蓉山馆诗的回应,采用李墨庄诗韵。诗中表达了诗人游历山水间的愉悦感受,赞美了自然景色的奇特与清雅,仿佛烟霞之气洗涤心灵,内心如雪般纯净。诗人还提到了一把曾沾染焉耆血的宝剑,象征着过去的战斗记忆和豪情壮志。回首往事,誓言激昂,如今提笔作诗,却感到文字难以表达那份深沉的情感,反而在书法创作中找到了禅意的喜悦。整体上,这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历史的缅怀,以及对艺术的领悟。
三峰宫殿接新桥,十月长斋陟翠峣。
朝步仍垂苍玉佩,登歌还引紫琼箫。
千枝绛蜡连虹贯,五色香云向日飘。
赖有高人陪后乘,轻清诗句似参寥。
解舄还上方,归山据枯槁。
禁足结僧夏,陈编谢探讨。
隐几或过昼,凝尘遂忘扫。
行庭不见人,谁或践生草。
实由筋力衰,无复驰走好。
前年当此时,严召出城早。
追度龙门水,赐见沙领道。
鼎湖忽踰年,始克罢趋造。
感君素履咏,幽贞可长保。
番番茹芝人,长歌岂知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