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此山路长,停骖问宾御。
林峦信回惑,白日落何处。
徙倚望长风,滔滔引归虑。
微雨随云收,濛濛傍山去。
西临有边邑,北走尽亭戍。
泾水横白烟,州城隐寒树。
所嗟异风俗,已自少情趣。
岂伊怀土多,触目忻所遇。
倦此山路长,停骖问宾御。
林峦信回惑,白日落何处。
徙倚望长风,滔滔引归虑。
微雨随云收,濛濛傍山去。
西临有边邑,北走尽亭戍。
泾水横白烟,州城隐寒树。
所嗟异风俗,已自少情趣。
岂伊怀土多,触目忻所遇。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山路上行走的景象和心境。开篇“倦此山路长,停骖问宾御”两句,表达了旅途中的疲惫与询问前方情况的情状。“林峦信回惑,白日落何处”则是对周围环境的观察与时间感知的迷茫。
接着,“徙倚望长风,滔滔引归虑”两句,旅人在山风中眺望远方,心中萌生归家的念头。微雨随云收,濛濛傍山去”则是对周围环境中雨水与山峦相伴的描写。
“西临有边邑,北走尽亭戍”一句,旅人观察到西方有城镇,而北方则是一片荒凉。泾水横白烟,州城隐寒树”两句,则是对泾水流经和州城景色的描绘。
“所嗟异风俗,已自少情趣”一句,表达了旅人对于异地风土的感慨与淡漠。最后,“岂伊怀土多,触目忻所遇”则是对故土的思念和对眼前景象的感受。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旅人在异乡的孤独与乡愁,以及他对于自然美景的观察与感悟。
扪膝先生有凤毛,三年鱼邑试牛刀。
要令人被弦歌化,讵肯身辞州县劳。
贤令首祠唐质肃,诗篇时出楚风骚。
西归更勉家传学,云翼行看九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