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黄芦风作花,一双秋影落寒沙。
春风又绿长安草,何必江南有岁华。
江上黄芦风作花,一双秋影落寒沙。
春风又绿长安草,何必江南有岁华。
这首诗《芦雁》由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通过对江边黄芦与秋雁的描绘,展现了深秋时节的宁静与萧瑟之美。
首句“江上黄芦风作花”,以“风作花”这一巧妙的比喻,将江边随风摇曳的黄芦比作是被风吹起的花朵,生动地描绘了黄芦在秋风中的动态美,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更替和自然界的生机与变化。
次句“一双秋影落寒沙”,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意境。通过“秋影”和“寒沙”的结合,不仅突出了秋季的凉意和荒凉感,也暗示了雁群的孤独与漂泊。雁影落在寒冷的沙滩上,既是对雁群飞行状态的描绘,也是对它们迁徙旅程中孤独与坚韧精神的象征。
后两句“春风又绿长安草,何必江南有岁华”,则从时空转换的角度,将读者的思绪从秋日的江边引向春日的长安。春风拂过,长安的草地又绿了,这不仅是对春天生机勃勃景象的描绘,也是对生命循环与自然规律的赞美。同时,诗人通过对比江南与长安的景色,表达了对江南岁月的美好怀念,但又不拘泥于此,展现出一种超越地域限制的生命观和宇宙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生命循环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