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生霜降月,摇落每相怜。
乔木先朝古,黄花故国妍。
琴惟天马引,歌是楚渔篇。
未可伤衰暮,殊多独漉年。
同生霜降月,摇落每相怜。
乔木先朝古,黄花故国妍。
琴惟天马引,歌是楚渔篇。
未可伤衰暮,殊多独漉年。
这首诗描绘了在霜降之月,乔木与黄花相互映衬,展现了一幅自然界的和谐共生画面。诗人以“同生”开篇,强调了生命共存的主题,接着通过“摇落每相怜”表达了对自然界万物凋零的惋惜之情。接下来,“乔木先朝古,黄花故国妍”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既赞美了乔木的古老与坚韧,也颂扬了黄花的美丽与生机,展现了自然界中不同生命形态的独特魅力。
“琴惟天马引,歌是楚渔篇”则将自然界的景象与艺术创作联系起来,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自然之美激发的艺术灵感。最后,“未可伤衰暮,殊多独漉年”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同时也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即尽管岁月易逝,但人生仍有独属的精彩与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
和风虚拂上春台,寒暖相兼淑气开。
霁后鹊声穿树出,晡余日影过墙来。
鬓丝已老无新缕,胸块能浇仗旧醅。
小酌微醺清兴发,扶筇郊外一徘徊。
千流分作涧,一脉暗通溟。
有水多愚辱,兹池独圣名。
变化无方在,停涵太极生。
悬知千岁人,人物此钟灵。
圣池在何许,乃在仙山顶。
云来白昼失,日照光夺镜。
一脉潜通沧海匀,千流竞出溪涧分。
兴云致雨泽枯槁,钟灵毓秀产至人。
夜看月照云不起,朝见风来波亦止。
任公不得暂垂钩,巢父安能频洗耳。
灵源混混真圆融,妙用衮衮元无穷。
四海苍生望霖雨,不应池底尚潜龙。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